-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胜利油田老油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首届石油石化产业发展论坛于5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目的在于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石油石化企业能够准确了解在世界经济动荡形势下,本行业、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尽早制定出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实现自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图文报道。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主题是:油价走低时勘探开发领域的应对之策。
我是来自中国石化[0.00% 资金 研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副主任。首先有请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他们原定的发言是副总经理毕义泉先生,而下面由孙女士代他发言。
(中石化胜利油田)孙梦茹: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作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已经开发了45年,油区大多数主力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速度”三高开发阶段,原油生产呈现递减趋势,老区新增可采储量逐年减少,地面设施老化严重,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矛盾日益凸显,老油田挖潜难度日益增加。面对严峻的开发生产形势,近年来,胜利油田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转变开发调整思想,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地下地面一体化治理等工作,群面试时老油田“二次开发”工作,形成了适合胜利油田油藏特点的系列二次开发研究和配套技术。通过现场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新一轮有效开发,为老油田提高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路。
一、胜利油田发展现状。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省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油区集中在东部的济阳坳陷及滩海地区和昌潍坳陷。截止08年底,探明油田70个,气田2之,累计探明含油面积27.99.65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34。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4。
胜利油田为典型陆相复式油气区,发育有构造、岩性、地层、符合油气藏四大类15种油气藏类型,具有“油藏类型多,构造复杂,油藏埋深分布广,储层、原油性质变化大”的特点。自1964年投入开发以来,胜利油田经历了稳步建产64-80年、高速生产81-87年、高速稳产88-95年、持续稳定发展96年到目前四个阶段。截止08年底,投入开发70个油田,动用地质储量41.54,现井网和工艺条件下标定技术可采储量11.69,标定采收率28.1%。08年油田年产油2774,累计产油9.36,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0.1%,综合含水90.5%,剩余可才储量采油速度10.6%,总体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速度”三高开发阶段,主力油藏类型、开发单元的开发程度、采收率状况差异大。
二、老油田二次开发时间及认识
“九五”以来胜利大多数主力油田相继进入“三高”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递减加大、井况井网损坏加剧成为油田开发中的突出矛盾。面对矛盾和问题,近年来,胜利油田老油田开发的阶段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与实践并重,大力开展理论创新和科研攻关,在不断深化老油田潜力评价的基础上,研究调整政策,攻关技术手段,积极推进邮亭“二次开发”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三个扩大”、“两个强化”,有效促进了老油田开发水平的再提高。
(一)深化高含水期油藏潜力认识,引领开发思路转变。
1、注采完善由层段向层内韵律层转变。
三角洲反韵律沉积储层的地质特点是:油藏厚度大,层内隔夹层发育,韵律层之间物性差异大。特高含水期的开柴特征是:韵律层层间干扰严重,纵向上储量动用状况差异大。针对油藏的地质和开采特征,在油田开发后期的开发调整中,重点是进一步深化精细储层研究,在重建韵律层模型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转变开发调整思路,实现注采完善由层段向层内韵律层转变。在开发调整中对不同韵律层,采取相应的调整对策,主力高渗韵律层立足老井治理和局部剩余油富集区挖潜,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非主力低渗韵律层通过打新井、转注、射孔层段归位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十五以来,在胜坨油田生二区7-8等个区块开展了细分韵律调整,共覆盖储量1.25,新钻井71口,油水井措施210井次,增加可才出206,平均提高采收率1.6%。
2、层系划分由分段组合为主向层系井网重组转变。
针对多层砂岩油藏细分层系后,同一层系内主力层与非主力层差异仍然较大的问题,在油田开发后期的开发调整中,工作重点是开展储层精细研究、深化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冲沟储层模型,实施井网重组,实现层系划分由分段组合为主向层系井网重组准便达到提高非主力层水驱动用程度的 目的。传统的井网划分模式是分段组合,即将垂向相邻的几个小层组成一套井网开发按照这一模式细分层系后,层系内各磨层组以及砂层组内各小层之间受非均质性影响,溪水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了储量动用状况的差异,表明相邻相近的层系组合方式在特高含水期不适合进一步精细瓦解层面潜力的需要。而层系井网重组是把纵向上相邻几套层系内储层物性相近、流体性质相近、开采状况相近的储层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耐克广告作品析.ppt
- 职业作手市场为学 总结篇.doc
- 职业健康安全急预案.doc
- 老年大学数字校园.doc
- 职业学院宣传竞争性磋商文件.doc
- 职业性中毒性病诊断标准.doc
- 职业技能答案子商务.doc
- 耳针的起源和展.pptx
- 老年人糖尿病高血脂指南解读.ppt
- 职业教育的社定位.doc
- 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推广政策对产业链协同影响分析报告.docx
- 数字货币对2025年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创新挑战与应对.docx
- 电商绿色物流物流园区绿色物流绿色物流园区绿色物流政策法规解读报告.docx
- 2025年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稳定风险评估报告.docx
- 2025年医疗行业人才流动机制与医疗人才培养质量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虚拟现实教育产品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报告.docx
- 2025年艺术市场数字化交易平台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报告.docx
-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系统2025年智能监控与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医疗行业人才流动机制改革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报告.docx
- 教育科技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教育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