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对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及氮分布的影响-土壤学报.DOCVIP

干湿循环对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及氮分布的影响-土壤学报.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湿循环对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及氮分布的影响-土壤学报

DOI:10.11766/trxb201507030082 干湿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及氮分布( 林俊杰1, 4刘 丹1 杨 易1 于志国3 (1 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万州 40400) (2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系,万州 40400)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南京 210044) (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 (5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4)   以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游3个水文断面,2个水位高程,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探讨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总氮(TN)、总可转化态氮(TF-N)、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澎溪河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为砂粒(49.7%)粉粒(36.16%)黏粒(14.09%),粒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m)在2.61~2.781之间,均值为2.7。随消落带水位高程下降、流域断面自上至下、深度由表至底,黏粒、粉粒比例、Dm降低,砂粒比例升高。TN、TF-N、NO3--N含量分布与黏粒、粉粒、Dm正相关,与砂粒极负相关。Dm可作为判断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氮含量关系的潜在指标。沉积物总体质地结构良好,但频繁的干湿使澎溪河下游和低水位高程沉积物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和砂质化,并通过改变粒径组成影响氮分布。落干期上游和高水位高程沉积物TF-N增加,提高了淹水期氮素进入水体并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三峡支流;粒径组成;分形特征; X53 A 由于三峡水库特殊的调蓄水制度,库区水位在高程落差30 m之间呈年际周期性涨落,使三峡支流不同断面和水位高程消落带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落干循环过程[1],这种周期性干湿循环使三峡支流水文过程[2]、区域小气候[3]、消落带植被适生性[]、沉积物粒径组成[]和营养物质“源汇”关系[]等发生明显变化。沉积物是水体氮素的重要“源和汇”, 对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至关重要。沉积物总氮、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可反映氮素的背景水平,而沉积物中可转化氮(TF-N)与沉积物晶格结合较弱,易释放迁移转化进入水体,可准确给出有关氮循环的信息[]。沉积物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较大颗粒在强环境变化下不易破碎使氮溶出,而吸附在颗粒表面和较小颗粒中的氮才是真正参与循环的部分,决定了氮素进入水体的通量和速率[]。[9],但其具有一定分形特征,运用分形理论表征其质地和结构组成是定量描述沉积物结构特征的新方法,但其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10]。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针对消落带沉积物与水体氮磷[]、重金属迁移转化[1]、消落带植被适生性[1]、微生物及酶活性[1]、土壤粒径分布[]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而针对周期性落干“动态”干湿循环过程对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氮分布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澎溪河流域消落带为例,在落干循环背景下,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模型,研究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氮分布的关系,以期为三峡支流水生态安全、消落带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 2010—2013年三峡库区长江万州段水位波动,见图1。由图1a可知,库区水位在高程145 m~175 m之间呈年际周期性涨落,且消落带水位高程与淹水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2=0.944, p0.0001,图1b),本研究选取的170 m高程消落带,平均淹水时间为118 d,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160 m高程消落带平均淹水时间为225 d,主要集中在9月至次年4月,两者年均淹水时间相差107d;此外,野外调查显示,澎溪河流域上、中、下游消落带淹水历时差异明显,下游淹水时间更长,因此,澎溪河流域不同流域断面和不同水位高程消落带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干湿循环。 注:图水位波动,图 水位高程与淹水时间的关系图三峡库区调蓄水制度对消落带淹水时间的影响 Fig. fect of water regulation of the Three-Gorge Reservoir on duration of submergence of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1.2 采样方法 根据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水文特征分别采集上游(渠口镇)、中游(高阳镇)、下游(双江镇)三个水文断面,160 m和170 m二个水位高程,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五个深度的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