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同步测试.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同步测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同步测试

1.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基本结束后,苏俄并没有立即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观原因是( )A. 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B. 严重的经济困难C. 余粮收集制减轻了经济困难D. 苏俄一些领导人曾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2.《大国崛起》认为:“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据此判定列宁与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政策C. 新经济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3.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A. 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B. 法西斯势力上升,威胁世界和平C. 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D. 造成工人失业4.“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 )A. 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B. 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 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5.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6.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运用立法手段实现共同富裕③着力增加就业以扩大社会购买力 ④缩小贫富差距以缓和社会矛盾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7.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 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 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8.1929年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贫富差距过大B.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C. 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D. 德国、日本等国的市场竞争9.西方主要大国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主要是为了( )A. 缓解“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B.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10.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 )A. 减少产品,刺激消费B. 维持利润,稳定商品价格C. 扩大再生产D. 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11.1931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景象不会有( )A. 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B. 美国:工业生产高涨,股市一片欣欣向荣C. 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D. 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12.1929~1933年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 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 资本家的残酷剥削D. 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13.根据表格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 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B.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C. 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下降D. 经济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14.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A. 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B. 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C. 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15.苏联国旗降下已经20多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 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 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 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 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16.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