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学案: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VIP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学案: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学案: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

第13课 兰亭集序 文本导学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多义实词,背诵相关名句。2.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确立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3.赏析本文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和骈散结合、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2)一词多义 ①修 ②致 ③期 ④次 ⑤集 ⑥临 (3)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 古义:长。 今义: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④信可乐也 古义:实在。 今义:书信。 ⑤向之所欣 古义:过去。 今义:方向。 ⑥列坐其次 古义:近旁,旁边。 今义: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既倦 古义:等到。 今义: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文雅。 (4)虚词归纳 ①之 ②虽 ③于 ④以 ⑤所以 2.词类活用 (1)足以极视听之娱:副词作动词,穷尽,尽享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士;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3)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境 (4)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5)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游,使……放纵;骋,使……开畅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7)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把……看作相等 (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一样,相同 3.特殊句式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3)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 (4)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结构后置句 (5)晤言一室之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6)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 (7)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4.语句翻译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愉悦,实在快乐啊。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待到他们对所达到的情景感到厌倦,情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缘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就会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叹息悲伤,心里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看作一样是荒诞不经的,把长寿和夭折等同起来是凭空编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使人们产生感叹的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许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1.本文是一篇书序,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文最能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  答案 (1)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作诗情形、成书经过和本书意义。 (2)死生亦大矣。 2.文章共四段,可分为两部分,一、二段为第一部分,三、四段为第二部分,这两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  答案 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集会地的地理环境、当日天气和宴集的感受,是实写。 第二部分,写宴集以后的感慨,是虚写。 1.在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哪种看法? 答:  答案 开头写宴集之乐,而后由宴集想到人生,想到人生苦短,不禁“痛”从中来;接着作者批判当时流行的人生虚无的消极态度,慨叹死生的重大意义,从而发出深沉的悲叹,文章由生之乐而转向死之痛,最后以悲叹作结,感情起伏有致,情真意切。虽然作者对生死的思考最终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但在情感的变化过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与热爱,是敢于直面人生的、客观务实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2.第四段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悲”,是真的“悲”吗? 探究点拨 本文王羲之思考并揭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恃;其次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再次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他的这种认识、关注,使人们对探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保持敏感和热情,使人们对生命的忧愁和局限拥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在有限的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因此这种喟叹不能认为是消极的。 答:  答案 钱钟书曾说“目光放远,万事且悲”。魏晋时代,由于社会黑暗,现实残酷,人们便转向了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