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与青少年偏差行为探讨.pdfVIP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与青少年偏差行为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應用心理研究, 第11 期, 2001 秋, 25-43 頁 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為探討 侯崇文 台北大學社會系 本研究嘗試以實證資料探討家庭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的關係,過去犯罪 學有關家庭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探討甚多,但往往局限在單純的破碎家庭 與家庭關係的討論,缺少家庭過程的分析,本研究試圖彌補過去研究的缺 失,試圖剖析家庭內涵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的關係。研究樣本來自普通學校 的學生,以及來自少年法庭與少年監獄的犯罪少年,共計107 位參與。研 究發現如下:(1)家庭結構與青少年偏差行為有關,結構完整者的偏差行 為較少,而結構不完整者的偏差行為較多;(2 )家庭氣氛、親子間的衝突、 親子間溝通互動頻率、親子間親密度與彼此間的信賴與瞭解等皆與青少年 偏差行為有關;(3 )家庭結構與偏差行為的關係中有部分來自其與家庭關 係互動的結果;(4 )家庭關係對青少年偏差行為的作用直接而明顯。總之, 本研究認為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研究應跳出過去家庭結構與家庭關係理論 競爭的窠臼,而重視家庭結構與家庭關係的互動過程,以及其對青少年偏 差行為的影響。 關鍵字:家庭結構、家庭關係、青少年偏差行為 青少年問題是台灣社會這十年來新興起的社會事實建構,1990 年我國少年兒 童犯罪人數為一萬八千多人,其後的少年兒童犯罪人數快速增加,最多者為 1992 年的30,231 人。最近少年犯罪統計確有下降,但青少年飆車殺人、結夥搶劫、集 體毆鬥等事件頻傳,其行為本質轉趨暴力,帶給家庭和社會莫大傷害,青少年犯 罪問題已成為整個社會必須嚴肅面對與解決的問題。 社會學者如何解釋日趨嚴重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呢?Emile Durkheim (1893 ) 的社會學傳統強調,任何社會事實(social facts )的出現都與人們所處的時代的文 化價值與社會結構息息相關,因此,青少年犯罪問題也與台灣社會的種種變遷事 實脫離不了關係。 我國傳統的社會秩序乃奠基在儒家文化之上,我們重視家庭倫理,強調長幼 有序,即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的五倫關係。然而,隨著時代 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受到過去傳統文化的約束,他們追求自我,追求個 - 25 - 應用心理研究 第11 期 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在這種變遷之下,首當其衝的便是家庭。 今天,我們的家庭結構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台灣的離婚對數自 1990 年(離 婚對數為27,479 對)以來,年年增加,1999 年的離婚對數更高達49,157 對,為 歷年之冠。無疑的,今日家庭組織與結構變化快速,傳統家庭面臨到前所未有的 挑戰,而這種家庭變遷的事實是否會影響小孩,是否會導致青少年犯罪?這是本 研究嘗試要回答的問題。 台灣有不少研究探討家庭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的關係,其中以家庭健全與否對 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影響最受到重視,許春金(1988)、陳玉書、許春金與馬傳鎮等 (2000 )的研究都指出,父母因離婚或分居而造成的單親家庭,對小孩的行為有 負面的影響,這些家庭的小孩比一般家庭的小孩較容易從事違法的活動。但是, 有關家庭結構與偏差行為的關係最近則遭到抨擊,吳明隆(1998)的研究則認為 家庭結構健全與否對學生偏差行為的影響並不明顯。如此,我們實無法斷定家庭 結構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的關係。 也有許多的研究支持家庭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為間的關係,例如,侯崇文 (1997)在社會控制的家庭鍵(指少年對家庭的附著、承諾、參與等)與青少年 偏差行為有關,家庭的社會鍵除對青少年犯罪行為產生作用外,也透過對青少年 自我的人格的影響,進而影響青少年犯罪或偏差行為。謝文彥(1996)曾分析659 位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他發現家庭親子關係、父母親對小孩的教育態度,都與 小孩的問題行為有關。法務部(1997)在一項464 位兒童暨少年樣本的調查中發 現,犯罪組有較多的家庭問題,例如:經常吵架、小孩對家長的管教方式不滿、 家中沒有談心對象,以及父母經常不在家等。另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