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沈约对鲍照诗风的发展《诗品》沈约“宪章鲍明远”辨.docVIP

试论沈约对鲍照诗风的发展《诗品》沈约“宪章鲍明远”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沈约对鲍照诗风的发展《诗品》沈约“宪章鲍明远”辨

试论沈约对鲍照诗风的发展——《诗品》沈约“宪章鲍明远”辨 第29卷第1期 Vo1.29No.1 许昌学院 JOURNALOFXUCHANGUNIVERSITY 2010年第1期 No.1,2010 试论沈约对鲍照诗风的发展 《诗品》沈约”宪章鲍明远”辨 胡大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鲍照诗风”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是以”颠覆阅读”方式引起世 人注意的,但这样的诗风难以为继,其后继者亦不被世人所认可,只有沈约把鲍照的”俗”引向雅 化,既多用民歌,又改”险急”为清新自然;既多写女性,又改”倾炫心魂”为文人趣味.沈约使鲍 照所倡导的民歌与叙写女性文人化,于是成为南朝时诗歌发展的主流,这就是宫体诗. 关键词:怪诞诗风;俗;鲍照;沈约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10)01—0019—06 一 ,南朝诗歌走向”世俗”的三个起点 东晋流行玄言诗,追求人生的洒脱超然,把人 生,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全以淡泊中和,逍遥自 在的玄理内容来矫正,但是,诗歌消释了人生道路 上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如不”淡乎寡味”才奇怪了, 这大概是玄言诗在抒情方面的最大失误吧!南朝 诗歌回归人情世俗,要改变”江左风味,盛道家之 言”的现象,号称”元嘉三大家”的谢灵运,颜延之, 鲍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就是《南齐书?文学传 论》所说”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休鲍后出,咸亦摞 世”.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是其创新,但其抒情方 式是传统的,《南齐书?文学传论》称其”启心闲 绎,托辞华旷”就是玄言诗的路子;而颜延之多用 典故,更是传统;文学史的实际进程告诉我们,日后 梁陈诗风是沿着鲍照一派的路子延续下来的.钟 嵘《诗品下》引其从祖齐正员郎钟宪的话:”‘大明, 泰始中,鲍,休美文,殊已动俗.”‘.u这可见鲍照 诗风在宋末的影响力.钟嵘《诗品序》又称齐梁之 时”谓鲍照羲皇上人”的尊鲍之风,许文雨《钟嵘诗 品讲疏》评此语云:”今观此语,尤见齐梁士俗,尊 鲍之甚矣.鲍诗之流为梁代侧艳之词,及此体之风 靡一世,均于此觇之.”“虽是贬义,但叙说了一 个事实.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云:”梁代宫 体,别为新变也.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 辞,起源自昔.晋,宋乐府,如《桃叶歌》,《碧玉 歌》,《白词》,《白铜鞔歌》,均以淫艳哀音,被于 江左.讫于萧齐,流风益盛.其以此体施于五言诗 者,亦始晋,宋之间,后有鲍照,前则惠休.”.他 直接说到”宫体”起源自”后有鲍照,前则惠休”. 因此,虽然整个南朝山水诗都很盛行,典故运用亦 长盛不衰,但风行着的,最引起人们关注的还是 宫体. 二,鲍照诗歌以”颠覆阅读”手段引起世人 注意 鲍照诗歌为什么引起世人的关注?人们喜欢 鲍照诗歌的什么?我们说,鲍照是以一种”颠覆阅 读”的手段来使诗歌回归世俗人情的,即故意用一 种怪诞的文风,匪夷所思的修辞手段,来实现自己 诗歌的新鲜感甚或冲击力,以震撼人们视觉,听觉. 这就是所谓”险俗”,”险急”的诗风,如以下我们来 看具体事例. 其一,抒情言志的不同传统的”温柔敦厚”与 含蓄,而是直抒,形式上所谓大声疾呼,结合诗歌内 容就是敢恨敢爱. 中国诗歌传统讲究”怨而不怒”,讲究含而不 露,但鲍照诗歌抒发自己身世的感慨,偏偏是直抒 收稿日期:2009—09—16 作者简介:胡大雷(1950一),男,宁夏固夏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 l9? 悲慨,简直是由”怨”而”怒”了.王通《文中子中说 ? 事君》称”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 怨”,…那就是说鲍照诗歌”怨”得过分了.如其 《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写出仕不如意的归 隐,陶渊明最多说一句”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 里flHL”便挂印而去,鲍照则是大声疾呼:这个官 我不做了,我要”还家自休息”.历来人们所推崇 的隐士生活,是内心的平静;而鲍照则强调愤慨,正 因为”我辈孤且直”,才落得个”朝出与亲辞,暮还 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的下场!这哪 里是避世的隐士,简直是时代的反叛者,又如《拟 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口头上讲是劝慰自己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于是”酌酒以白 宽”;但最后又补说”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 敢言”,明明写出自己对命运不公的痛斥.这种直 抒乃是愤激为主调的. 鲍照《拟行路难》组诗其一就说”愿君裁悲且 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有全组诗的宗旨之意,那 么,读了”对案不能食”,”泻水置平地”两首,我们 能否”裁悲且减思”呢?肯定不能,反而悲怨更甚 了.也就是说,读者怎么期望,鲍照怎么不写,鲍照 写的都是反话,他要用”颠覆阅读”的手段来开辟 一 个新的诗歌世界,来震撼读者. 又如鲍照写爱情,《拟行路难》其三:诗的首数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