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4张PPT).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4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4张PPT)

* 同桌眼中的“格”是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耻辱和磨难会催生一种坚韧和动力,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就能说明 本课从“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两个方面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用“行己有耻”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止于至善”来指明道德的方向,两个方面互相衔接,互相配合,达到修身的目的。 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挺好,回家复习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吗?” 同桌说:“能” 我惊奇道:“是什么?” 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有 格 成功目标: 1、知道“行己有耻”的含义和要求。(重点) 2、认识到“止于至善”需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难点) 3、培养自省自律的优秀品质,追求“慎独”。 成功自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8—32,思考探究题, 并把下面的问题在书上先用铅笔划出答案, 讲解时再用红笔标注。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P28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P28—29 3、如何理解“止于至善”p29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p29--32 成功量学: 组长带领认真讨论,细到对每句话的理解,要求 理解记忆,展示风采时看谁能不看课本。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P28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P28—29 3、如何理解“止于至善”p29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p29--32 孔子说:“行己有耻” 意思: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成功示学: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P28 请你从不同方面列举一些你觉得可耻的行为 成功示学: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P28--29 (1)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2)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小贴士:增强自控力的方法与技能有哪些? (1)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2)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3)加强自我监控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指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回顾: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1)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 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不能违反规则,不能逾越基本界限。 知耻是自尊自爱的重要表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成功示学: 3、如何理解“止于至善”p29 (1) 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成功示学: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p29--31 能够感动你的人和事还有哪些? 在我们班集体中,有没有你学习的榜样?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积极调整自我,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4)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 ,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回顾: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积极调整自我,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4)修身为本,在学习中成长 ,在成长中收获。 故事一: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