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春沪教版语文六下《山居秋螟》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教案
教学目标: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认识王维创作后期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学难点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景色,体会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五、诗中有画 题解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之时。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后人评价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笔触清新自然,使我国的山水田园诗在陶渊明、谢灵运之后达到又一高峰。后人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诗中有画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明确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明确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明确是。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教师把这四句写到画幅的中央) 这四句作为画面太过简单,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大约200字。 参考范例“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总结画面内容 明确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山中景色令人陶醉。我们体会了“诗中有画”,假如为画取名,应是? 明确山居秋暝。(教师在画幅的右上角写上“山居秋暝”四字,作为画的题目。) 再为这幅画的落款处补些说明,写上时间,可用哪些诗句?明确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概括为“雨后秋晚”写在画的左侧)还缺什么?明确作者。教师把“王维”写在“雨后秋晚”的下面。画外之意 说到这儿,我们把握了诗中蕴含的画面,对“诗中有画”有了初步体会。学诗不但要把握内容,还应体味作者的感情。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山居秋景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向往,始终流露出诗人远离人世、回归田园的愿望。如此,我们还不能算是完全读懂了这幅画。因为这幅画不能把诗的尾联概括进去。
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看诗的尾联,我们有一个疑问:王维本在做官,为何向往隐居生活呢?做官是入世,隐居是出世。唐代诗人,尤其是盛唐诗人大都渴望步入仕途以实现人生抱负。要解开这个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春沪教版数学二下2.2《小探究》教案2.doc
- 2017春沪教版数学二下2.2《小探究》教案3.doc
- 2017春沪教版数学二下2.3《数射线(千)》教案1.doc
- 2017春沪教版数学二下2.4《位值图上的游戏》教案1.doc
- 2017春沪教版数学二下2.4《位值图上的游戏》教案2.doc
- 2017春沪教版数学二下2.4《位值图上的游戏》教案3.doc
- 2017春沪教版数学二下2.3《数射线(千)》教案2.doc
- 2017春沪教版数学二下2.4《位值图上的游戏》教案4.doc
- 2017春沪教版数学二下2.3《数射线(千)》教案3.doc
- 2017春沪教版数学二下3.1《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案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