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绵阳初中物理教师新课改技能培训-四川绵阳第一中学
绵阳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改实验技能培训;一 初中物理测液体密度的方法;2、 比重杯法
器材:烧杯、水、待测液体、天平
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2;
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
液体后,称出总质量M3。
计算表达:ρ=ρ水(M3-M1)/(M2-M1)
;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 水 待测液体 小石块 细绳子
步骤:
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将小石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
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
计算表达:ρ=ρ水(G-G//)/(G-G/)
; 4、 U形管法:
器材:U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
步骤:
1)将适量水倒入U形管中;
2)将待测液体从U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
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测液体的高度h2.
计算表达:ρ=ρ水h1/h2
(注意: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5、 密度计法:
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
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
接读出密度。
;二 初中两个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比较;实验二:
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玩具车,将系于玩具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木板左右的滑轮,再在两线端托盘放入钩码。
实验步骤:
(1)先在左右两盘中放入质量不等的钩码,发现玩具车会沿力大的一端加速运动,而两盘中放入质量相等的钩码后,玩具车能够处于静止状态,从而也可推断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2)将玩具车在木板上水平转过一定的角度,松手后,玩具车也会发生转动,同样说明当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玩具车也不能处于平衡状态,即:要使物体处于状态,两个力还必须作用于同一直线上;【点评】
实验一中的主要误差来源于卡片重力,由于重力的作用,卡片实际受到三个力,而不能得出物体平衡时二力“共线”的结论。误差减小办法:选择质量较小的轻卡片做实验
实验二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玩具车轮与车轴间以及轮与木板间的摩擦力,若摩擦力??大,则可能出现两端挂的钩码质量不等时小车也能处于静止状态的现象。从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误差减小办法是:轴间加润滑油,选择较光滑的木板做实验。
两个方案相比较,方案一由于卡片质量小,对实验的影响小得多,可忽略不计;方案二的特点是器材取之于生活,操作方便。但由于车轮与木板、车轴间的摩擦力无法完全消除,故方案二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大些。
; 三 焦耳定律演示器;四 初中物理实验改进、创新的几个实例;实验二:
为了形象、生动地做好热效应实验,在教学中只需用一段电阻丝绕成螺旋状,把一根火柴置放于螺旋导线之中,然后接通电路即可。在短时间内火柴就可以燃烧起来。说明电流具有热效应。
此实验具有两大特点:其一:简单易做,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无须电阻丝发红便可看到火柴着火燃烧,不必用手靠近试触;其二:具体生动,全体学生均眼见为实,一睹为快,激发了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三:
为引证大气压强存在做“水杯-纸片”的实验,很多教师简单的把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实验做完即了事。
重新设计这个实验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中带着问题,对“纸片在什么条件下能掉下来”进行对比观察,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杯口向下和向侧面,盛少量水和不盛水,在盛满水的薄纸片和厚纸片,尾部开口的水杯与不开口的等多种条件下纸片变化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深层全面分析,概括出现象的本质规律。;实验四:
演示浮力的产生时,将矿泉水瓶底剪去并瓶口向下,放入两个乒乓球。因瓶小,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左手持瓶身,右手从上向里倒水,因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水只能向下渗漏。随着瓶内水位上升,上面的乒乓球也随之上升。下面的乒乓球尽管在它的周围和上面都是水,却没有上浮。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渗漏的水很快充满了瓶口和瓶颈之间,下面的乒乓球也会浸没在水中,它会立即“卟”地上升到水面。至此学生对浮力的认识会“水到渠成”;实验五:
分别在两块木块的两侧装上弹簧测力计,放置到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对拉,以此演示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学生读取示数,不难发现,中间一对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可见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不是彼此给予对方的作用力,学生很快会改变思考角度,对每块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对两块木块的整体做受力分析,从而明确木块整体移动的物理本质。教师再适时的提出问题,拔河中动力从哪儿来呢?学生就会彻底地弄清楚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也会有根据地去指导自己增加取胜的把握。;实验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培养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ppt
- 潘高寿药业-吉上吉咨询中国合力式管理咨询邱波.ppt
- 欧姆定律-安溪金火中学.ppt
- 浓硫酸氧化性比稀硫酸强.ppt
- 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ppt
- 农禾论坛-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doc
- 宁波公共交通客运防台防汛应急预案.doc
- 宁波大学图书馆查新合同样本-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doc
- 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ppt
- 内科学教学大纲-南京鼓楼医院.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