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9张PPT).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9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9张PPT)

明朝末年,由于社会动荡,导致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人口的数量有很大的增长。下列说法中有利于清朝人口增加的有哪些( ) ①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③粮食产量增加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A *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耕织图》(右图)留下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图像,为研究农业特别是农具留下了无法从文字资料中得到的珍贵资料。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在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右图为清乾隆三十三年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为使农业生产能进一步发展,政府奖励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发展。 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玉米 甘薯 棉花 甘蔗 茶叶 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1.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2.增加粮食产量。 3.改善饮食结构。 4.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玉米、甘蔗原产于美洲,明代时传入中国,清代得到大面积推广。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1.手工业 清代纺织图 清蜀锦机 清景德镇陶瓷制坯和入窑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2.商业贸易 《盛世滋生图》 继宋代《清明上河图》后的又一宏伟长卷 《前门街市图》 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商帮 山西的晋商,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一大商团,这个集团,是利用山西靠近北方边镇的有利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主要经营盐、丝、粮食、铁器、棉布等军需用品以及金融典当行业。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遍布全国,远至俄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号称“足迹遍天下”。明朝中后期,史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晋商曾雄踞国内商界达五百年之久,到近代才衰败下去。 晋商大院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徽商大宅院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人口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持续发展。 清朝初期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促进农业的恢复发展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⑤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