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核-呼吸道感染细菌
第十三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定义:是经呼吸道传播,引起呼吸道器官或呼吸道以外器官病变的一类细菌。 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嗜肺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第1节 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i) 分枝杆菌属 主要特点: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能抵抗盐酸乙醇的脱色(又称抗酸杆菌) 分类: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略弯曲,无芽胞、鞭毛和荚膜 抗酸染色阳性(图) 诱导可变为L型(Much),呈颗粒或丝状 2.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pH6.5~6.8 营养要求较高,常用罗氏固体培养基 生长缓慢,一般2~4周可见花菜状菌落 3.生化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热触酶试验 非结核分枝杆菌(+) 4.抵抗力 对干燥、酸或碱、孔雀绿有抵抗力 怕热、怕酒精、怕阳光及怕结核药物 (长期用药易发生耐药) 5.变异性 结核杆菌最常发生毒力和耐药性变异。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脂质包括: ①索状因子,与结核杆菌毒力密切相关 ②磷脂,与结核结节的形成有关 ③蜡质D,具有免疫佐剂作用 ④硫酸脑苷脂,阻止结核杆菌在吞噬细胞中被杀灭 蛋白质 机体 超敏反应 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 2.所致疾病 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以肺结核最多见(原发感染与原发后感染) 临床症状可典型、可不典型、又可无症状 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午后低热、乏力、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妇女月经失调或闭经 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咳痰、咯血、气短、胸痛 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多发生于儿童 原发综合征 转归 原发后感染 多发生于成年人 病灶多局限 肺外感染 部分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肾结核 痰菌被咽入消化道或食入了消毒不严格的牛奶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三、免疫性 免疫机制 结核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抗体只能对胞外细菌起作用。 结核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infection immunity),又称有菌免疫 免疫与超敏反应 是“同时发生”、“伴随存在”的,二者均为T细胞介导的结果 郭霍现象 再感染时溃疡浅、易愈合、不扩散,表明机体已有一定免疫力 但再感染时溃疡发生快,说明在产生免疫的同时有超敏反应的参与 结核分枝杆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和超敏反应的物质不同 结核菌素试验 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的一种试验 结核菌素试剂 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 每0.1ml含5单位 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 人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C 卡介苗制成的BCG-PPD 每0.1ml含5单位 试验方法与意义 2种PPD5个单位两前臂皮内注射 48~72h后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对临床诊断有意义 意义 强阳性→活动性肺结核;儿童意义大 阳性→曾感染过结核; 阴性→无结核感染 结核菌感染后<4-8周 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 免疫系统缺陷如艾滋病 免疫功能低下如营养不良、麻疹、百日咳 严重肺结核、年老体衰 四、微生物学检查 采取标本 浓缩集菌 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动物试验 标本直接用快速诊断法 防治原则 1.预防接种 BCG预防结核最有效的措施 对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接种卡介苗 麻风分枝杆菌 1.麻风细胞:大量麻风分枝杆菌存在于细胞内,这种细胞的胞浆呈泡沫状 2.致病性 ①途径: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呼吸道;接触等; ②疾病类型:瘤型(细胞免疫缺损,传染性强);结核样型(细胞免疫正常,传染性小);以及界线类和未定类 非结核分枝杆菌 1.特点 对酸碱比较敏感;对常用的抗结核药物较耐受生长温度不如结核杆菌严格;为条件致病菌 2.分组(根据菌落色素与生长速度) Ⅰ组(光产色菌);Ⅱ组(暗产色菌) Ⅲ组(不产色菌);Ⅳ组(迅速生长菌) 3.鉴别 抗煮沸试验可区别菌株的致病性 (致病株耐100℃10分钟) 第2节 白喉棒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