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重新解读奥勃洛莫夫.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重新解读奥勃洛莫夫

2012年第期 语言文学研究 201, №3 总第37期 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37 重新解读奥勃洛莫夫 陈新宇 (浙江大学杭州 310058) 提 要:对俄罗斯批评家视域中奥勃洛莫夫形象梳理,将放置在多余人系列中结合当代俄罗斯奥勃洛莫夫研究专家的观点进行考察,视角老子的无为哲学对奥勃洛莫夫形象进行中国式解读。 关键词:奥勃洛莫夫多余人形象中国式解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19世纪60年И.Ф. Анненский 1979) 以至于到了19世纪90年代,依然有很多批评家站在杜勃罗留波夫一边。比如当时的批评家米·普洛托波夫就直言不讳地称奥勃洛莫夫为“丑陋的病态的个体现象”。(М. А. Протопопов 1891)直到德鲁日宁和安年斯基关于奥勃洛莫夫的批评问世后,才开始为这个文学人物平反。此后,对奥勃洛莫夫的解读有越来越宽容的趋势。 2俄罗斯文学批评家视域中的奥勃洛莫夫形象 杜勃罗留波夫在《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气质》一文中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分析了冈察洛夫的小说内容与历史发展中的俄罗斯民族生活的关联。从这一文学人物的生活状态联想到俄罗斯民族的发展现状及将来的命运。首先,他对奥勃洛莫夫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不能容忍整天什么事不做,只有一个枯燥躺姿的伊利亚。在杜式的文章里多次出现他给奥勃洛莫夫所起的外号,如“旱獭”、“懒虫”等。他认为在奥勃洛莫夫这个人物身上“老爷做派”和“道德奴性”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他对作家所创造的这个文学人物的憎恶。因此该文章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批评”色彩。杜勃罗留波夫认为, 奥勃洛莫夫是“揭秘俄罗斯很多生活现象的钥匙”。(Н. А. Добролюбов 1859)杜氏分析了该人物从身体上的不动导致心智上的耽于幻想,并且分析了他的不动、不做事或者说无为形成的原因:首先,他不是天生懒于行动,他小时候也有过淘气的企图和好奇心,都被父母和亲人的呵护溺爱扼杀在摇篮里了。他们想不到,他们常挂在嘴边的“扶住”,“站住”,“会摔倒的”,“会碰伤的”,“站住,站住”,“别跑”,“别开门”,“会感冒的”这些词害了小伊利亚。他呆在家里啥都不允许做,像备受呵护的温室的花,无法向外寻找力量,只能自闭式地生长。于是他只好在头脑中杜撰诸如非洲人涌入欧洲,发起一场战争,或组织一次十字军东征等伟大的壮举。另外,作家为我们描述了他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 他衣食无忧,身边像扎哈尔那样的仆人就有三百个,他自己从来没穿过袜子。他之所以不做事,是因为看不到生活的意义,做事的意义。杜氏分析了形成奥勃洛莫夫气质的社会家庭原因,但这不能作为袒护奥勃洛莫夫的借口。 此外,尽管杜勃罗留波夫对奥勃洛莫夫持否定态度,但是对作家的写作技巧却给予很高评价。《奥勃洛莫夫》问世后,尤其是小说的第一部分曾激怒了读者。于是批评家将冈察洛夫与屠格涅夫作比较,为前者做了辩护。他认为读者已经习惯了屠格涅夫善于造势,煽情的写作风格,而冈察洛夫不是那种善于宣泄自己情绪的作家,他很内敛,他在塑造奥勃洛莫夫这个人物时,表现出的淡定、平静尽管激怒了当时的读者(读者希望作家能刺激他们的感受),但是作家的意图是让笔下的人物慢慢沉潜在读者心里,慢慢地回味,这样会收获完整的感受。因此杜氏认为,这正是冈察洛夫成功塑造奥勃洛莫夫这个人物的独到之处,同时也说明了作家是一个善于表达生活现象深度的艺术家。 在分析奥勃洛莫夫这个人物时,如果说杜勃罗留波夫更加关注的是社会历史因素,那么德鲁日宁则把注意力转向了奥勃洛莫夫的诗意天性上,开始竭力为奥勃洛莫夫这个人物辩护。那么批评家是如何接受奥勃洛莫夫这个人物的呢? 首先,德鲁日宁给予小说第九章“奥勃洛莫夫的梦”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帮助读者解读“奥勃洛莫夫”和“奥勃洛莫夫气质”的关键所在。传统的理解认为奥勃洛莫夫村是睡梦、停滞和守旧的王国。而德鲁日宁却把它理解为“诗意的栖居”,是形成奥勃洛莫夫纯洁品格的净土。在《奥勃洛莫夫的梦》中,作家为我们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充满好奇心的顽皮的儿童、少年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喝着“童话牛奶”长大的伊利亚·奥勃洛莫夫。在整个小说中奥勃洛莫夫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而德鲁日宁推崇的正是奥勃洛莫夫身上的那种孩子般的真诚和纯洁。此外,德鲁日宁指出,奥尔嘉这个人物的设置对真正理解奥勃洛莫夫相当重要。批评家认为,小说女主人公奥尔嘉之所以喜欢上奥勃洛莫夫,不是她没有眼光,而是因为奥尔嘉是一个不为上流社会的浮华所动的女子,她在他身上发现了不同于庸俗社会的新鲜的东西,那就是天真、坦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