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0心肺复苏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
内科 彭圣威
心肺复苏研究内容
复苏学又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
心肺复苏研究目的
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
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
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心跳骤停的定义
临床角度不同定义不同:
WHO:发病或受伤后24h内心脏停搏为心跳骤停。
AHA:冠心病发病后1h内心脏停搏为心脏骤停。
Cecil Medicine:任何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跳骤停。
死亡
临床死亡
标志——呼吸心搏停止
特点——可逆
生物学死亡
标志——脑死亡
特点——不可逆
临床死亡向生物学死亡发展
心肺脑复苏历史
现代CPCR:
产生与描述阶段
1936年-----动物模型的建立
1956年-----电除颤(Zoll)
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Safar)
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
1966年-----定义了CPR
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
现代CPCR:
应用阶段(60年代)
广泛采用阶段(70年代)
改良与完善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胸泵学说及辅助方法,药物治疗,脑复苏
价格与效益评价阶段(近十年)
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大脑-----4-6分钟
小脑-----10-15分钟
延髓-----20-25分钟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2小时
肺组织-----大于2小时
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
脑循环中断:
10秒—— 脑氧储备耗尽
20-30秒—— 脑电活动消失
4分钟 ——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6小时——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
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
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分型
心室颤动 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 30%,在猝死中占 90%。此时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心电图上 QRS波群与T波均不能辨别, 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形心室颤动波。
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分型
心脏电-机械分离 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 心脏已无收缩能力。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心电图表现为等电位线,有正常或宽而畸形、 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
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分型
心室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 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性冲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室内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
气道阻塞的常见病因
呼吸道阻塞系指呼吸器官(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狭窄,阻碍气体交换,或呼吸道邻近器官病变引起的呼吸道阻塞,以至发生阻塞性呼吸困难的总称。
气道阻塞的常见病因
最常见的完全性气道阻塞原因为舌后坠。
气道阻塞的另一常见原因为上呼吸道有异物存在。外源性异物如经口误入的如鱼骨、豆果、金属类等;内源性异物如牙齿、血液、脓液、呕吐物等。
气道阻塞的常见病因
急性炎症 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特殊感染性肉芽肿 喉部、气管内结核、梅毒、麻风真菌和硬结病等可发生肉芽肿和/或继发感染,也可发生瘢痕收缩使管腔狭窄。
肿瘤
外伤与创伤
各种咽喉疾病引起的声带瘫痪。
心肺复苏的意义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
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就出现了心脏骤停,紧急赶到的医护人员也无法使他苏醒。在医护人员赶到之前就已经死亡。
BLS 与 ALS
概 述
Ⅰ期:基础生命支持(BLS):A、气道控制:主要措施有仰头抬颌,清除异物及分泌物,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气管切开。B、呼吸支持: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氧气面罩、人工气道给氧、呼吸机的应用。C、循环支持: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
概 述
Ⅱ期:高级生命支持(ALS)D、药物与液体 .E、心电监测.F、除颤.Ⅲ期:长期生命支持(PLS):G、估计可救治性.H、意识的恢复I、加强监护
基础生命支持—BLS
非医务人员亦可实施,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BLS手法是根据1980年日内瓦国际会议决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