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教育目的确定的坐标.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教育目的确定的坐标

第四章 教育目的:确定的坐标 [内容简介] 本专题我们将带领大家对教育目的进行深入理解和反思。教育目的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实践中起到了关键性、基础性作用。教育目的观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整个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成败,更决定着教育最终的走向和结果。因而,教育目的一直是现代教育所要探讨的基本理论问题。本专题主要讨论下述几个问题: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及其中国教育中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对“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深入理解与反思;对教育目的本身的反思与重构等问题。 [学习目标] 1、正确表述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2、利用自己的语言阐释教育目的确定的基本依据。 3、对我国教育目的进行理性的反思与分析。 4、能够利用一定的教育学理论资源论证教育目的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教育学立场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但教育是遵循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的育人活动,教育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的活动;因此,在确立教育目的所考虑的应是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以国家、社会、家长、教师的要求而忽视学生主体的教育需求;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需要我们全方位理解,综合性实施,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当下,切忌将人的素质作片面化理解; 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层次不同的概念,同时又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素质将成为“空中的楼阁”,同时,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明白知识、能力仅仅是形成素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一、冤枉的“知识” 知识观的历史变迁 知识型与知识转型 原始知识型 原始知识型转换到古代知识型或形而上学知识型 古代知识型转换到现代科学知识型 现代科学知识型转换到后现代知识型 现代知识观的内涵与形态 基础教育实践对知识的“误读” 1、基于对现代知识形态的教条式理解,将教育知识仅仅理解为不变的、绝对的真理的反映,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这也表明中国的教育界还普遍存在着“素朴实在论”的倾向。 2、盲目崇尚后现代观点,将一切知识看成是建构的、差异的、相对的、多元的,这种趋势在中国的基础教育实践中大有越演越烈的势头。 重塑基础教育之为“基础”的知识形态 泰勒的观点:某门学科对那些将来“也许不会成为这门学科专家”的学生可能做出了什么贡献,即某门学科对该学科的外行或公民可能做出什么贡献,这样的课程与知识形态才是基础教育所真正需要的。 现代知识型的主要内涵 1、真正的知识既不是思辨的知识,也不是神学的知识,而是实证的知识,是即得到观察和实验证实有得到严格的逻辑证明的知识。 2、真正的知识不是主观臆测或主管思辨的知识,而是与认知对象的本质相一致或相符合的知识,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反映”的结果。 3、这种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和可靠的知识。 4、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活动的起点,是获得一切可靠知识的唯一方法,也是判断陈述是不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 5、知识的概念是借助于一些特殊的概念、符号、范畴和命题来进行的,数学和逻辑学被认为是基础的科学语言。 6、“知识就是力量”,无知就是无能,愚昧是一切社会疾病之本。 7、由于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不受个人因素所左右的,因此也是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的,超越任何意识形态、文化、地域或性别的限制。 8、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取代了形而上学者和神学家,成为新的知识精英,成为工业社会的宠儿。 [1]参见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3-65页。 二、透支的“能力” (一)对教育中的能力解析 何谓能力?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尽管,完成一个活动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协同配合,但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制约因素 (二)能力是何以可能的 一些学者所言的“知识”概念是一种广义的知识概念,它内在包含了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知识和技能是已经掌握和学会的东西,具有现实性;能力可以是现实的能力,又可以是潜在的能力。能力的发展与实现总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同时,知识的与技能的获得总是依赖能力的发展水平。 (三)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和表现形态 1、课堂系统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依然是当前能力培养的最为基本的途径。 2、学校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3、课外实践活动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四)对“能力本位论”的教育学反思 能力是个心理学概念,其内涵相对比较固定,其外延也相对有限。而中国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不仅指心理学概念,更是一个价值论概念,是心理学概念的外延扩展,因而它是依托于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学概念,从而体现了人的真、善、美相统一素质结构。因此,无论知识、能力都为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做准备,这样看来以素质教育来统合知识和能力是有道理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基础教育以“能力本位”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