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中国传播主要为古希腊传统和19世纪的文学思想
Sejarah permulaan sastra modern di China Pertemuan 1 绪论 从19世纪末发生 “三大革命” 到20世纪末,中国文学 思想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路程。这一百年是中国文学和 文学思想发生危机,向世界文学和文学思想寻求的历程; 也是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挣脱古典、走向现代的历程。 20 世纪中国文坛上存在过一下几种思想: 中国传统文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学思想的主流是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的。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强烈的集体理性精神。这种文学思想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化的文学观: 传统文学思想的核心是“文以载道”,这个道是伦理之道,文学成为道德的载体、教化的工具。这样就抹杀了文学的独立性,把文学的审美体质降为附属特征,当作美化道德的手段。 (2)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受理性主义影响,形成了长达两千余年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中古古典主义主张以理节情、崇尚中和之美,讲求形式规则,这与欧洲古典主义讲求理性、规范是一致的。 (3)保守、封闭的文学观:受华夏中心主义和崇古思想影响,中国传统思想缺乏世界意识,带有封闭性,不能平等地与外国文学和文学思想交流。同时,它又停滞的、向后看的文学观,它以古代圣贤思想为准则,缺乏发展、变革的观念。 (4)中国传统文学思想主要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文人的文学观念。 士大夫来自民间,科举入仕,因此其文学和文学思想带有平民性、世俗性,它强调文学的理性和现实功利性(美的传统),追求质朴的形式,缺少贵族文学的感性意识和超越精神,也缺乏形式主义的审美追求。 除了以上的体现以外,中国传统文学思想也受道家文化影响 的支流,它主张文学表现感性、自然,逃避性和现实;它也 表现为楚辞——六朝文学的贵族传统,讲求超越现实和追求 形式华美。但,这一派的思想没有成为主流。 中国传统文学思想自五四以后已经丧失支配地位,从此在没 有作为独立的现实的文学思想体系登上中国文坛。但是这并 不意味着它已经死亡、不存在,恰恰相反,它仍然具有强大 的影响力,顽强地抵制、同化外来文学思想。它与苏联文学 思想的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主导中国文坛数十 年。 2. 西方(欧洲)文学思想 从19世纪末传入,在五四文学革命中成为中国文学思想的主 流。它有古希腊与希伯来两种传统,即理性与非理性两种传 统。在中国传播主要为古希腊传统和19世纪的文学思想。 其特点: (1)文学独立的文学观:它承认文学对于意识形态的独立 性、超越性,把审美当作文学的本质,从而形成了非功利主 义的文学观念。 (2) 反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想: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偏离理性主义是其主要特征。 (3)世界文学意识:在民族文学意识基础上,向世界民族开放,形成世界文学意识,从而打破了民族本位主义。 (4)以近现代市民文学取代古代贵族文学和民间文学: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分离。 西方文学思想主要在新时期和后时期对中国文学界发生影 响,而在五四以后的很长时期里影响不大。 苏联文学思想 自20年代后期传入,在30年代确立,抗日战争期间得到强化和普遍化,成为主流思想。 主要特征: (1) 由于西方和东方两种文学传统的交汇,形成二元化的文学观,即欧洲的认识论(反映论)的文学观与东方的意识形态的文学观结合。它主张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又强调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阶级性为核心) (2) 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想 以理性(政治)矫饰现实,把现实理想化,背离了现实主义的客观精神和批判性。 (3) 对西方文学和文学思想强烈排斥,反对世界文学意识, 以意识形态屏障造成了文学和文学思想的封闭。 (4) 以“无产阶级文学”或“工农兵文学”取代市民文学,知识分子不再成为独立的文学主体,而成为“大众文学”代言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雅文学传统的削弱,也造成俗文学的衰落。 4. 毛泽东文艺思想 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文艺讲座会上的讲座》为其经典。它是苏联文学思想的中国化,或说是中国传统文学思想对苏联文学思想的同化。 特点: 政治功利主义的文学观:主张“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政治标准第一”、“文艺标准第二”,反对文学独立,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 主张“革命现实主义与文革浪漫主义相结合”,使更为彻底的新古典主义。它不同于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它以理想化来取代客观和批判性,又缺乏那种反叛精神和自我意识,而对现实的矫饰和肯定代替之。“两结合”比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更具古典主义特征。 (3) 基于意识形态立场和民族化立场抵制西化,最后在“文革”中极端化,导致对传统文学、西方文学、苏联文学的全面封闭、排斥,世界文学的进程受阻。 (4) 以“工农兵”文学取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1T808 地下空间安全使用检查规范.pdf
- 国土空间规划术语.pdf
-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佳丽 著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资料.pdf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听力音频.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科学《小小工程师》ppt课件.pptx VIP
-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示范(模板).doc
-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docx VIP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政治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重庆专用)几何填空题-重庆中考压轴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