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東南亞宗教文化與傳播 陳鴻瑜教授主講 2009年11月27日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一、原始宗教 大部分東南亞地區都存在著: (一)泛靈信仰 (二)祖先崇拜 (三)密教 二、婆羅門教東傳 時間約在公元第一世紀到第二世紀,從印度東傳入柬埔寨、占城(越南中部)、馬來半島克拉地峽附近, 約在第五世紀流傳至西爪哇。 婆羅門教東傳原因:印度在公元前第三世紀佛教變成國教,迫使婆羅門教向外傳教。 婆羅門教特點 信仰天然神靈,例如山、川、日、月、星星、火等。 沒有固定的神祇。 社會存在種姓制度(caste system),將社會分為四大階級:婆羅門(祭司)、剎帝利(貴族)、吠舍(手工業者)、首陀羅(農民)。 三、法顯從印度返回中國路線圖413年9月從斯里蘭卡前往耶婆提(西爪哇) 四、第五世紀後流傳佛教 流行佛教的地區有緬甸、泰國南部、馬來半島東部、蘇門答臘東部、西爪哇。 傳播的是大乘佛教。 婆羅門教逐漸轉型成為印度教。 五、印度教特點 有三大主神:婆羅瑪(大梵天神)(創造之神)、濕婆(Shiva)(破壞之神)、毗濕奴(Visnu)(維持之神)。 仍有社會階級觀念。 在印尼傳播的印度教與佛教愈加混合,形成一個特殊的混合宗教的特色。 六、出現大型的佛教國家和建築 第七世紀蘇門答臘東部巴鄰旁(Palembang)出現室利佛逝(Sri-Vijaya)王朝,信仰大乘佛教的國家。 第八世紀末在中爪哇內陸日惹北部出現大型佛教建築婆羅浮屠(Borobudur)。 第九世紀初在柬埔寨洞里薩湖北岸出現吳哥窟(Angor Wat)建築群落,具有婆門教和佛教色彩的石雕建築群落。 婆羅浮屠簡介 婆羅浮屠純粹是佛教的祭壇,壁上石雕是有關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和佛陀出家的經過。具有佛陀成佛的哲學意涵。 至第十世紀,可能因為戰爭、瘟疫以及火山爆發等不明原因,而遭廢棄。馬塔蘭王朝東遷至東爪哇Brantas河下游。 吳哥窟簡介 吳哥建築群落約歷經四百多年的建築,是王宮、神廟、陵廟的綜合建築。 約五百年作為柬埔寨的首都。 1431年遭到泰國攻擊,而將首都東遷到金邊,以後吳哥日益廢棄頃毀。 七、伊斯蘭教東傳 伊斯蘭教於8世紀時傳入中國廣州,有數千名阿拉伯回教徒住在廣州。 在唐朝時,有許多大食、波斯人居住在廣州,形成一個「蕃坊」,有自行推選的番長自行管理。 伊斯蘭教傳入印尼群島保存下來的最早記錄是墓碑,該一墓碑發現於東爪哇錦石(Gresik)的萊蘭(Leran),她的姓名為Fatimah binti Maimum bin Hibat Allah, 碑上記載她死亡的日期為回曆475年(公元1082年),是一個非印尼婦女的墓碑, 1292年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義大利時,路經須文達那,當時該國可能即信仰回教。 13世紀末葉,蘇門答臘島上,只有一個土著國家八兒剌(Ferlec, Frelach; Perlak)國是回教信仰,其餘大都為佛教信仰。 伊斯蘭教沿著爪哇島北部海岸線往東發展,沿海數個城市先後出現伊斯蘭教政權,例如Tuban, Gresik, Sedayu, Cirebon, Indramayu,Banten。然後在1460-1465年之間從錦石傳到摩鹿加群島。 在1550年,從淡目傳到南卡里曼丹,原因是南卡里曼丹的國王Raden Samudra為了對抗答哈(Daha)(即諫義里)國王Prince Tumenggung的入侵,而聯合淡目,同時引入伊斯蘭教。以後伊斯蘭教就從南卡里曼丹往北傳播。在1575年,東卡里曼丹的古戴(Kutai)就成為伊斯蘭教國家。 印尼東部的伊斯蘭教具有密教特性,特別是蘇非派(Surfism)的色彩很濃。 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傳播路線圖 八、天主教傳入東南亞 1512年,葡萄牙在摩鹿加群島的德那地 (Tenate)建立據點,並開始傳播天主教。 1521年,西班牙在菲律賓中部傳播天主教。 1571年,西班牙佔領馬尼拉開始傳播天主教。 17世紀,葡萄牙在越南傳天主教。 19世紀,法國在越南傳天主教。 在東南亞流行的天主教,入境隨俗,允許信徒祭拜祖先、點香。而且信奉的是聖母瑪麗亞和聖嬰。 九、基督教傳入東南亞 1605年2月23日,荷蘭佔領安汶,傳播基督教。 1619年,荷蘭佔領雅加達,傳播基督教。 1786年,英國佔領檳榔嶼,傳播基督教。 1811年,英國佔領新加坡,傳播基督教。 1886年,英國佔領緬甸,傳播基督教。 十、宗教衝突 菲律賓出現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衝突,菲南主張獨立,成立摩洛共和國。 南越因為天主教和佛教衝突,而導致亡國。 印尼因為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衝突,蘇拉威西島、卡里曼丹、摩鹿加群島等地在1998年至今造成宗教衝突,死傷嚴重。 泰國南部伊斯蘭教徒要求脫離泰國,成立獨立國家。 緬甸緬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