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类回火脆性的证明、原因及防治措施
第二类回火脆性的证明、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把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定义、特征及其评定方法作为一个依据,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通过四个步骤:淬火、回火(快冷、缓冷)、磨光及冲击试验、结果分析来证明某钢材具有第二类回火脆性。分析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第二类回火脆性、缓冷、冲击韧性、原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一.绪论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回火后缓冷)出现脆性增大,韧性降低的现象,这即为回火脆性。在较低温度(250℃~400℃))
当△值大于1时,表明钢有第二类回火脆性倾向。△值称为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敏感系数。这个系数越大,说明钢的回火脆性倾向越大。
本次设计的实验就采用这种评定方法。
二.实验方案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二类回火脆性的特征及评定方法,可设置以下的实验方案以证明某种钢材具有第二类回火脆性。
1.淬火
首先取该钢材制成的的带缺口的冲击试样10个,要求为长方体,且端面为正方形。根据其线或线确定其加热温度。对碳钢来说,根据实践经验,其淬火加热温度,对亚共析钢为+(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为+(30~50℃)。而对低合金钢来说,淬火加热温度应选定为(或)+(50~100℃)。故本次实验,我们取(或)+50℃.
再确定其淬火保温时间。保温时间与工件的尺寸有关。由于本次实验采用试样为长方体,且端面为正方形,应测出正方形边长,并查下面的系数表,得出保温时间t。
表1. 实验室碳素钢及低合金钢加热时间的确定
最后是冷却,本次实验采用水冷。水冷冷却速度快于临界冷却速度,得到马氏体组织。
2.回火(快冷、缓冷)
将淬火后的试样分成五组,分别于450℃、500℃、550℃、600℃、650℃高温回火,保温3个小时。保温时间的确定参考镍铬钢高温回火的冲击韧性的变化。加热后每组的两个试样分别采用油冷和空冷。因为一般情况下回火后在空气中冷却,但具有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零件回火后应在油中冷却。即若一种钢材有第二类回火脆性,在油冷(快冷)情况下不会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倾向。
3.磨光、冲击试验
将每个试样的四个表面均磨光 (注意不能混淆),然后做冲击试验,得到其冲击值。冲击试验采用夏氏冲击试验机,实验的试样应摆放准确,防止过大误差发生。得出十个数据后,绘制不同回火温度冲击韧性变化曲线(各点之间光滑连接)。
4.结果分析
由两条曲线的走向可以分析出该材料是否具有第二类回火脆性。若淬火条件完全相同,相同的试样在不同温度回火,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硬度会降低,冲击韧性随之升高。所以若一种材料具有第二类回火脆性,在其中一段温度区间内,曲线应呈下凹的形状。而设置油冷(快冷)和空冷(缓冷),则是为了相互对照。因为回火后快冷可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发生。
三.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含有铬、锰、磷、氮等元素的淬火钢在450℃~550℃的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回火,如果回火后在该温度范围内缓慢冷却,将会使其脆性增加。其原因通常认为是缓慢冷却时,钢中的某些元素元素如镍、铬以及一些杂志如磷、硅等富集在原奥氏体晶界而引起脆化,碳化物、氧化物便沿着晶界析出,使钢的冲击韧性下降。Sb、Ni、Cr等元素在晶界偏聚越大,回火温度越高,第二类回火脆性越严重。
为了得出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防治措施,还必须了解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影响因素。第二类回火脆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即钢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和组织状态。
钢的化学成分
成分是影响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的最根本的因素。例如碳钢,不含合金元素,便没有这类脆性。根据钢中成分对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作用,大体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
⑴包括铬、镍、锰、硅、碳等,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作用。当单独加入时,其作用大小按锰、铬、镍、硅、碳的顺序递减。但这类元素促进脆性的作用必须有磷、锡、锑、砷等杂质存在才能表现出来。且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这类元素同时加入时,其促进脆性的能力会大于单独加入时两者的作用之和。
⑵包括磷、硫、锡、锑、砷、硼等杂质。它们也具有促进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作用,但这类元素只有与⑴类元素共存时才能引起第二类回火脆性。所以碳钢中虽含有以上某些杂质,却不存在第二类回火脆性。
⑶包括钨、钼、钒、钛等,对第二类回火脆性都有抑制作用,其中以钼的作用最为显著,钨次之。
2.热处理工艺
其原因可以概括如下:①若在回火脆化温度范围内回火,或在更高的温度回火并慢冷通过此温度区,均会导致第二类回火脆性。当然,不同的钢,这一温度范围有所不同。②回火后的冷却速度对出现回火脆性的情况有很大影响。所有的研究都证实,即便是在脆化温度区内回火,如果保温时间很短或随后快冷也能获得较高的韧性和较低的韧脆转化温度。③脆化后的钢可用脱脆处理加以改善。
3.组织状态
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