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说文解字》更学战斗精神作为章太炎的学生和被启蒙者.doc
学《说文解字》更学战斗精神作为章太炎的学生和被启蒙者-历史论文
学《说文解字》更学战斗精神作为章太炎的学生和被启蒙者
文|王黛薇
鲁迅一生中最感念的先生有三位:寿镜吾先生、藤野严九郎先生和章太炎先生。三人中,他从章太炎学习的时间最短,章太炎晚年编弟子名录甚至未将他列入;但鲁迅始终尊太炎为师。1936 年6 月,章太炎逝世,其时鲁迅已病入膏肓;10 月,他连写两文纪念,认为太炎先生从事民族革命时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对此,章太炎的后人章念驰评论:“一个人在生命最后时刻,能把自己最后的光与热献给一个人,这个人对他来讲是何等重要。”的确,当“鲁迅”还未横空出世,周树人还在黑暗中摸索时,章太炎先生成为他斗争精神最重要的启蒙者。
“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
1902 年,21 岁的周树人留学日本。1903 年他写下《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离乡去国,爱国之心愈发炽热。
如何去爱?能为风雨如磐的国家做什么?
他尝试学医;当意识到疗救国民精神更重要,他毅然弃医从文。可是,他想与人合办文学杂志《新生》,杂志还未诞生便因合作者的放弃而流产;他与弟弟周作人译介外国小说,编成《域外小说集》,读者却寥寥可数。一石未如他们所希冀的激起千层浪,反而沉入水底,无声无息。
一个人的力量,果真如此微弱?
当“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那一刻,青年周树人的眼睛一定亮了起来。因为这位人送绰号“章疯子”、比他大12 岁的浙江同乡,正是凭着一己之力震动了全中国。
1903 年,31 岁的章太炎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大力宣扬民族革命。同时,他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申明以革命驱逐满人、争取民族独立的立场;文中最有名的,则是他骂光绪皇帝的八个字——“载湉小丑,不辨菽麦”。
如此自然为清廷所不容;然当时清廷无法直接拘捕他,只能命当地县令做代表,将章太炎等告到会审公廨,由会审委员及英国领事裁决。章太炎求之不得,当庭与之辩论,一时间名扬天下。可想而知,无论审判结果如何,清廷都已经输了,因为他们居然已不能理所当然地对“大逆不道者”治罪,而只能与之做平等辩论。清廷之不堪一击从此为天下知,革命党人士气大涨。
章太炎为此付出的代价是3 年艰苦牢狱生活和时刻面临的生命危险。然而他毫不后悔,他在狱中给邹容写诗:“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当听说另一位反清义士沈禹希被捕,在狱中被杖杀时,他悲愤作诗,诗的最后两句是——“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周树人在日本读到这些诗,非常感动,一生没有忘记,在他去世前所写的纪念章太炎的文章中,原封不动地抄录了这两首诗。
“我爱看这《民报》”
周树人没有想到,1906 年11 月,章太炎出狱后来到日本东京,应孙中山之邀主持《民报》,发表了大量文章,继续宣传民族革命。心目中的英雄,忽然与自己在同一个城市。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民报》上章太炎的文章。在这些文字中,他愈发感到章太炎是一位真正的战斗者,他不光在为民族革命战斗,更在为反对一切虚伪、黑暗而战。
他与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这是关于主义的斗争;他与“以《红楼梦》为成佛之要道”的蓝公武斗争,这是关于学术的斗争;他与《苏报》一案中积极向清廷献策、出卖同志的吴稚晖斗争,这是关于人品的斗争……笔力之健,锋芒之盛,令对手几无还手余地。
鲁迅去世前回忆,说他爱读这些文章,全都剪下来珍重收藏,因为章太炎的战斗文字“所向披靡,令人神旺”(注:原文为“旺”而非“往”——笔者)。
遥想一个世纪前,年轻的周树人捧读太炎文章时眼中的笑意——他们都是极聪明的人,天生就能够毫不费力地看穿一切虚伪矫饰——或许周树人还更聪明些。章太炎向周树人展示了一个战斗者、一支笔力量的极限,后者的心中因此种下了战斗的种子。
然而,周树人还是没有想到,他和章太炎竟然还可以更亲近一些——在一室之内,亲自聆听教诲。
章太炎自1906 年到东京,主持《民报》之余便开始讲学。他是经学大师俞樾的弟子,学养深厚;他相信传播国粹能够增进人们的爱国热忱,开课讲学自然义不容辞。无论是零散演讲,还是每周两次的定期讲学,他都不辞辛苦,全力以赴。
1908 年,在几个朋友的请求下,章太炎欣然为许寿裳、钱玄同、周氏兄弟、朱希祖、朱宗莱、龚宝铨、钱家治8人开了一个小班,每周日上午8 点到12点,讲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地点就在《民报》社。为什么讲这个呢?因为语言文字为一国最具特色的传统。风雨飘摇中的中国,尤需有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