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令人叹服高让人敬仰——专访数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docVIP

精湛令人叹服高让人敬仰——专访数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湛令人叹服高让人敬仰——专访数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

精湛令人叹服 高度让人敬仰 ——专访数学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 2010年,经教育部评标专家委员会评审,共有25所院校中标“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简称国培计划),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成为其中唯一的一所中学,承办高中数学班。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务院参事、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任项目首席专家,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和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梁丽平任项目负责人,来自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等7个省(市)的共50名首批学员接受了培训。该项目实施后,学员对该项目的整体“满意”度为100%,其中“非常满意”度为91.3%;在教育部组织的评审中,该项目得分名列前茅。 国培学员、福建省福州三中高级教师林风在研修博客中写道:10月14日上午刘彭芝校长给我们带来一场朴实、实在、真诚的报告,观点新颖,话语朴实,案例鲜活,那平凡中的不凡、那平常中的光彩,娓娓道来,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合作团结,校长是关键,办世界一流中学需大视野、大事业、大作为、大胸怀,此乃刘彭芝也,严肃中不乏幽默、淡定中蕴含神韵,2个多小时不知不觉中滑过,由衷的敬意和佩服也油然而生,这便是今天报告的感觉,这感觉真好,太感人了! 国培学员、江苏省江阴市祝塘中学过家福老师在研修博客中这样写道:作为国培项目负责人的周建华副校长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平和、热心、率直、博学。这么多天来,他像一个“全陪”全程参与我们的每一次活动,对于他的事无巨细、不辞辛劳,我心怀感激!而今天上午他的一场精彩纷呈、实惠之至的讲座更是让我从另一角度对他增添了一份敬仰和叹服。敬仰其“精湛”,叹服其“高度”! 近日,我们专程采访了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希望通过对其“精湛”和“高度”的进一步解读,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人大附中校长们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苦练“内功”?渐入佳境 1985年7月,周建华从苏州大学数学系毕业,被计划分配到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完全中学,做了一名数学教师。这所农村中学远离县城,生活条件艰苦,办学设施简陋,生源也不够理想。 艰苦的条件与想干一番事业的火热激情形成强烈的反差,这让周建华对今后的人生之路感到迷茫。校长担心这唯一的大学生调走,鼓励周建华在这所学校“立志、立业、立功”;同事们真诚地关心他,鼓励他;学生纯朴与善良,亲切地称呼周建华为“大学生老师”,还有周建华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工作的热情,促使他“一定要当一名好教师,不能误人子弟”。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质朴的理想,鼓舞着周建华一路走了下来。 当时的周建华对“好教师”的理解是肤浅的。刚从教时,周建华经常回忆当年读书时自己的老师是如何教学的,好像有一点印象,但是又清醒又模糊。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呢? 周建华是从苦练教学基本功开始的。如果说教室、课堂是周建华老师自我提高最重要的练功房,那么三尺讲台则是他最好的练功台,学生是促进他提高的好助手。周建华坚持在讲台上天天“练心”——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练情”——培养热爱每一个学生的感情,“练口”——锤炼准确而生动的教学语言,“练手”——练得一手好字、一笔好文章,“练艺”——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完成了一个优秀教师的嬗变。 数学出身的周建华,为使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取得“极大值”,他常常节玩嬉,少嗜好,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春夏秋冬常如一;他坚持“学足三余”:寒暑假是学期之余,节假日是周月之余,深夜是一日之余。 这样一组数据可能说明当时的一些问题: 5秒钟——周建华在五秒钟内就可以在黑板上用三角板画出一个规范的正方体图形,而且一画就成形,不再用黑板擦修补。 16种数学期刊——尽管在农村中学工作时,手头很拮据,但周建华每年都订阅16种中学数学期刊,花去近一个月的工资,每年可以从中读到三千多篇专业论文,还养成了阅读浏览各科期刊的习惯,及时了解各科的教改动态和教改成果。 18本备课笔记——从教以来,周建华基本不重复使用教案,针对不同的班级,设计不同的教案,每新教一次,必认真地重新设计教案,并在课后认真地反思,只要有一得之见,就在备课本的反面写下教学后记,仅1997—1998学年度,周建华就写了满满18本备课笔记,学生们争相借阅他的备课笔记。 50余本教育名著——从孔子到朱熹,从陶行知到叶圣陶,从卢梭的《爱弥儿》到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从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到布卢姆的“发现法”,从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到《新教育之梦》,从魏书生的语文教改到顾泠沅的数学教改,周建华兼收并蓄,广泛涉猎,一本一本名著反复研读,先后阅读了100余本教育名著,极大地丰富了周建华的理论素养。 10000道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不至于也不能陷入题海,周建华自己则在题海中尽情遨游,勤中悟巧,在刚开始工作的几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