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与他的《清代皮簧名脚简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如山与他的《清代皮簧名脚简述

齐如山与他的《清代皮簧名脚简述》 作者:梁燕 一代国剧大师齐如山先生一生著述甚丰。他是我国近代以来专注于“场上之道”的学者。他对京剧舞台艺术的研究兴趣,使他对京剧演员倾注了巨大心血。《清代皮簧名脚简述》是他记录清代京剧演员事迹的一部专书。该书共为二百一十位演员作了简要的传略,其中,老生三十三人,武生十八人,小生十八人,青衣二十九人,花旦十八人,老旦七人,武旦十二人,净脚二十三人,丑脚十八人,票友三十四人。这些演员所处的时期“起自嘉庆,讫至清末”。   在这些人物简要的记述中,齐如山将较多的笔墨用于对一些名家走红原因的分析上。比如谭鑫培在表演艺术上的成功,有两个关键条件:一是“他有一条很甜亮的嗓音,而又能择善而从,凡前辈脚色的长处,他差不多都能吸收,如《昭关》等悲壮苍凉的腔,则完全学程长庚;二六原板的活泼腔,学的卢胜奎;反二簧几个高腔,完全学的王九龄;快板的疙瘩腔学的冯瑞祥;做工表情,多学崇天云;飘洒的地方,是学的孙小六(上海脚);甩须、甩发、耍翎子,乃学的鞑子红(梆子班名脚,搭瑞胜和班);吸收了许多人的长处,又自己加以锤炼融化。”二是“他机会好,当他嗓音恢复,刚露头角之际,名气最大的几位老生如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都相继去世,到他将要大红的时期,所有的名老生如王九龄、崇天云、卢胜奎、华雨亭、刘贵庆、李四爸、张玉奎、杨月楼、冯瑞祥等等,又都相继去世。与他同时,能叫座的老生,只有孙菊仙、龙长胜、许荫棠等数人,孙与许都是票友出身,不但没有靠把戏,而身段亦差,只靠唱工,故仍逊谭一筹;龙虽各戏都能,但气稍弱,与谭抗争,亦觉稍逊。若汪桂芬,则又较晚,按年龄汪比谭小十四岁,而且汪在长庚去世之后,方才唱红,彼时,谭已享大名了。”概括了谭鑫培所占据的天资聪慧、博采众长、历史机遇等成功要素。   齐如山还记述了一些前辈名家不肯屈从权贵的傲骨,比如程长庚掌三庆班时,御史衙门团拜,请他本人“外串”,被程长庚拒绝,他说:“所有三庆班之人,都是同我合作,希望靠三庆班多挣几个钱,若我个人出演外串,则我虽可以挣几个钱,大家毫无所得,怎能对得起大家呢。”即使他手下的人被捉去关押受罚,他也在所不惜。张次溪在《燕都名伶传》中也记有此事,只是与齐著稍有出入,张著云程长庚“向不应他班外串”:   某岁,都察院团拜,邀四喜班演戏,欲外串长庚一戏,长庚不应,某亲贵约之长庚,亦不之许。众怒,拘长庚,锁于台柱下以辱之。问其何以不唱,长庚漫称喉痛。事后,好事者询其故,长庚正色曰:“锁宁足畏,吾畏无以对三庆诸弟兄。锁柱下何耻,是以见都察院无理。”   不论被锁走的是程长庚的手下,还是程长庚本人,至少拒绝权贵的事情是一定存在的。程长庚治班肃整严明,守护班规,从不逾距,即便受辱受罚,也不肯妥协一步。齐著和张著都称道程长庚的道德高尚,深受梨园界敬重。此外,齐如山还记述了青衣演员余紫云抗拒御史衙门的一段事迹:   一次御史团拜,演堂会戏,传他去演,他不去。从前御史衙门演戏,与其他所有衙门不同,他衙门团拜演戏,算是约脚来演,完全是买卖性质,御史衙门曰传差,不曰堂会,完全是命令当差的性质,因为所有戏园,都归御史所管也。紫云不去,该御史便对他说,“此次如果不演,以后你就不能再演戏了。”紫云也很倔强,说,“不演就不演!”以后遂未再演,专靠买卖古玩度日,然生活亦很充裕。   余紫云以终身不再演戏为代价,抵抗着权贵的逼迫,其倔强的性格令人感佩。尤其是辍演后以买卖古玩为生,且生活充裕,其突出的才干更是令人敬慕。   齐如山十分称道一些京剧名家在做戏上的认真态度。比如徐小香饰演周瑜一脚,“翎子”之功令人叫绝,“因为周瑜戴翎子,所以他在翎子上下了功夫,创出许多翎舞的身段,比方《群英会》与蒋干对桌共饮时,及《打黄盖》与诸葛亮共饮时,都有几种翎舞,遇惊或怒时,左手一抓袖,头一低,两翎子之尖,一齐点在台毯上,非常美观。老辈们都知道,说他是在两翎尖上,各系一粒梧桐子,人都看不出来,可是如此则翎子之扑下扬起,都很利落快速,异常好看。虽然如此,仍靠用功,小香自己就说,“此时之低头扬头,都要特别注意,虽然用力,而外边不能显露,才能好看。”又如王瑶卿,中年嗓音失润,但他善于“在腔调及话白中找俏头,腔调无论怎样想法子,但嗓音不够高,一切高腔都不能唱,只好在矮腔中找俏头……瑶卿无昆腔底子,念白欠讲究,敌不过时小福、张紫仙、余紫云、陈德霖诸人,所以他就设法在京白中找俏头,他的京白全得力于旗人。”徐小香的创造性发挥、王瑶卿的扬长避短,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那个时期京剧演员严肃的艺术态度和很高的演出水平。   齐如山还专门记述了一些有才干的演员能够代行导演之职的情况。比如杨隆寿,曾在同治初年被传入宫中充当教习,他是作为北京戏班中得到宫中传差的第一人,“因他对于戏的知识较多,一切排戏都归他指点,一次排戏,西后在旁参观,见他太累,命总管太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