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有关的成语讲解GX.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浒有关的成语讲解GX

讲解人:XXX 师专一附小 XX班 成 语 讲 解 与水浒有关的十二个成语 01.哀鸿遍野 02.妻离子散 03.逆来顺受 04.官逼民反 05.忍无可忍 06.逼上梁山 07.劫富济贫 08.铤而走险 09.兵来将挡、 10.水来土掩 11.替天行道 12.志存高远 结束! 西周时期,周厉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对内残酷剥削,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派卫巫监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愤怒的人们起来反抗,赶走了周厉王。 近义词 啼饥号寒、饿殍载道、民不聊生 反义词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1.哀鸿遍野 成语典故: 拼音āi hóng biàn yě:哀鸿:哀鸣的鸿雁;遍:到处。野:田野,郊外。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成语解释: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示例】: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 【近义词】:家破人亡、离乡背井 【反义词】:破镜重圆、欢聚一堂 拼音qī lí zǐ sàn 散:离开;分散。与妻子分离,被迫和子女分散。比喻一家人被迫分离四散。 2.妻离子散 成语典故: 成语解释: 3.逆来顺受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近义词:委曲求全、犯而不校? 反义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针锋相对 成语典故: 拼音nì lái shùn shòu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或忍受的态度。 成语解释: 4.官逼民反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亦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亦说不完。 【近义词】逼上梁山、揭竿而起 成语典故: 拼音:guān bī mín fǎn 逼:迫使。在官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成语解释: 5.忍无可忍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学生忍无可忍,闹出全班散学的事来了。” 近义词:拍案而起、深恶痛绝 反义词:忍气吞声、忍辱负重 成语典故: 拼音:rěn wú kě rěn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成语解释: 6.逼上梁山 林冲,是北宋京都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为人忠厚正直。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进香。途中遇见鲁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禅杖。众人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 成语典故: 拼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意思是被逼上梁山做土匪。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成语解释: 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这时,侍女报信说,林冲的妻子在路上被歹徒拦截。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庙追歹徒。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一伙一看女子是林冲的妻子,害怕打起来不是对手,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说罢将高衙内拥走。这时,鲁智深也急忙赶到,听明情况便要去打高衙内,被林冲劝阻。林冲忍下了这口气。 高衙内逃走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冲的妻子。他与义父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将他拷打。高俅不便在京杀害林冲,便将林冲发配沧州,买通差人,在路经林子时将他杀害。 6.逼上梁山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沧州,放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成语典故: 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高俅未能得逞。 7.劫富济贫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老汉平生最喜欢劫富济贫,打抱不平。” 近义词 除暴安良、杀富济贫 反义词 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成语典故: 拼音:jié fù jì pín , 劫富济贫是一个动词,指夺取富人的财富,救济穷人。劫:强取;济:救济。 成语解释: 8.铤而走险 春秋时代,晋、楚两国争当诸候盟主。一次晋大会诸侯,却不见郑来参加,因此怀疑郑国对晋有二心。郑国国君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晋国国君说:我国虽小,但三年多次朝见晋君,以人臣之礼相事,已尽了最大的诚意,但是你们还是怀疑我们的忠诚。现在我们郑国的处境是既害怕楚来攻,又担心晋来犯,当我们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像被猎人追捕的鹿一样,为了活命,匆忙之间,无法谨慎选择庇护之所。如果晋国威逼,郑国在穷途末路时,即使会走上灭亡,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