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5周五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节课重点回顾: 1、水汽平衡方程的物理意义:地面上蒸发率和降水率之差,等于该地面对应的气柱内水汽含量的平均变化率与穿过气柱侧面面积平均水汽输送率之和 2、大气可降水量:单位面积整个大气柱中的水汽全部凝结并降至地面的水量 3、辐射雾和平流雾的定义,形成的有利条件 雪:云内温0°C且云底温0°C 1、实验证明,-12~-16°C,冰晶呈枝状结晶 2、冰和过冷水的饱和水汽压在-12°C的差值最大 3、此时冰的增长最快(水汽由过冷水移至冰晶) 因此,常见的雪花为枝状结构 乱层云 积雨云 扩散 增长 大冰晶 合并 雪花 蒙霜 成霰 冰雹的形成:冰晶落入云滴充足的积雨云层,与过冷水碰撞形成霰,下降至0°C的云层,表面融化,当强上升气流将它带入0°C的云层,表面冻结,形成雹块,表面呈透明,雹块又因雪花黏附及过冷水碰撞冻结,形成不透明表面。如此反复,形成大雹块并降落 雹:半透明 霰:不透明 各类云产生的降水——云的水平范围、云高、云厚、云的水量、云中温度及升降气流 层状云:水平范围大、上升速度小,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变化小 雨层云和高层云的降水与云厚和云高有密切关系,云层厚,云滴冲并增长大,云低高度低,雨滴蒸发小。因此,雨层云比高层云降水强度大 积状云:水平范围小、升降气流多变化,降水呈阵性,强度较大 强垂直气流使云滴的凝华增长和冲并过程很强烈,易形成较大的雨或雪 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和消云、抑制冰雹、预防霜冻 人工降雨 人工消雾和消云 人工消雹——大化小,小化了 增加凝结(华)核,减少过冷水含量,增加了雹的数量却抑制了雹的大小,降落时可能融化成水或更小的冰粒。 预防霜冻 地转风 热成风 方向:背风而立,右手高压 方向:背风而立,右手高温 已知两个等压线 500hPa和504hPa 相隔200km 纬度大致在40°N 空气密度0.70kg/m3 求地转风速 单位:kg,m,s,K a、大致画出A、B的风速方向 b、假设A、B在30°N附近,空气密度1.2kg/m3,求A,B两处的地转风大小 c、试问A、B两处的实际风速与之前a中计算的风速大小关系如何,并解释 4-14 热成风方向:由于温度梯度方向指向东方,说明东面温度高,西面温度低,根据“背风而立,高温在右”,热成风是南风。 Vg700 VT Vg500 500hPa地转风 45° 135° 风向:南东南 课堂练习: 已知30°N某处850hPa等压面上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450km,并且850hPa和500hPa之间气层的平均温度梯度为1°C/100km,梯度方向指南方。试问500hPa上的地转风速是多少,风向如何? 450km 1480 1500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当全球风场做长期平均,局地风场将消失,全球尺度的风场型将呈现,这就称为大气环流 形成的主要因子 太阳辐射 地球自转 地表性质:海陆差异、地形起伏 太阳辐射 地球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高低纬度之间存在温度差异,形成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引起大气运动。 假设: 1、地球表面统一被水覆盖(排除海陆热力差异以及地形作用) 2、太阳始终直射赤道(排除辐射的季节差异) 3、地球不旋转(排除科氏力对风的影响) Hadley单圈环流 删除第3条假设,考虑地球自转作用——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低纬Hadley环流 中纬Ferrel环流 高纬极地环流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西风 西风 删除第1条假设,考虑海陆热力差异 冬季,海洋温度比陆地高,空气流经海洋温度升高,流经大陆温度降低。根据压高公式,大陆东岸有低压槽,西岸有高压脊。使得高空的西风气流有南北摆动的波状气流 考虑地形起伏 气流受到地形阻碍,会以爬坡流和绕流的形式通过地形。 青藏高原相对四周大气来说,夏季是热源,冬季是冷源,青藏高原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影响有动力作用,也有热力作用。 无论冬夏 低纬为深厚东风 中纬为深厚西风 高纬为浅薄东风 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夏季 平均纬向环流:U,东西向的风 对流层的中上层,除赤道地区有东风外,各纬度几乎是一致的西风,且西风跨越的纬距随高度增加。机理在于热成风。 平均经圈环流:V,南北向的风 低纬环流:Hadley环流,直接热力环流 中纬环流:Ferrel环流,间接热力环流 高纬环流:极地环流,直接热力环流 经向风远小于纬向风,大气运动以东西向为主,但是经向运动对空气的温度、湿度南北交换有重要作用 平均水平环流:纬向环流受到扰动后发展起来的槽、脊和高、低压环流 1月(冬季) 7月(夏季) 北半球500hPa平均等压面形势图 对流层中上层平均水平环流:冬三夏四 对流层低层平均水平环流:高低压系统 急流:风速达到或者超过30m/s以上的狭窄强风带 急流区大多与对流层上层水平温度梯度很大的锋区相对应 温带急流:冬季40~60°N,夏季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