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爱我的母校
我爱我的母校--无棣一中
高一年级15班?? ?张倩钰
2012年的金秋,我带着求学的希冀,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离开远离县城的偏僻小镇,融入无棣一中,成为51级15班的一名小女生。
长这么大第一次远离父母家人,置身一中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起初有着很多的不适应,天气很热、蚊子很多、寝室拥挤、打不着饭、睡不好觉,上课一时难以进入状态,还会时时的想家……但是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就被一中这个大家庭的氛围所吸引、所改变,并开始调整好心态,适应了这里的学习与生活。
?
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积淀吸引了我。
?
慢慢的我了解到,我们的一中始建于1953年,有着60年风雨沧桑的办学历程,几乎与共和国同龄,是全县建立最早的教育机构,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高中毕业生,多达22000多人,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7260多人,张彬、马磊、杜金妹等多名校友先后考入清华、北大、人大等全国名校,就连北大教授王启文、陕西日报总编邢建堂、香港祥龙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殿杰等社会名流也是尽出于此,大涨了我们无棣人的志气。谁说苦海沿边不出人才?谁说穷乡僻壤没有希望?无棣一中就是我们成才的摇篮。无棣一中走过的60年,就是为全县乃至全社会培养人才,贮备人力资源的60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其俯仰热爱?我们更没有理由置身其境而消磨时间、荒废学业!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外祖父今年已经66岁了,他就是我们无棣一中9级的老校友,当他听说我也就读于他的母校时,老人高兴的不得了,连说:“丫头,我们是校友,我们都是一中人。”
探寻无棣一中的历史,就像是翻阅一部厚厚的史志,丰厚的文化积淀耐人寻味,正如张永军先生的散文《无棣一中礼赞》中所说:
齐鲁故郡,清渊学府,校名三易,肇基于共和国初创;两迁其址,覆压一百八十余亩。六十载薪火相传,文蕴沃壤;四十万桑梓魁望,学府重镇。南仰唐塔,继先贤之余绪;北依碣石,享百代之流芳。
逐渐的我爱上了无棣一中这所求知的熔炉,不仅仅是因为她过去丰厚的文化积淀、累累的育人硕果所创下的辉煌,更因为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程中所绽放的异彩。
?
随感之一:校领导和老师与众不同。
?
在一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营造出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校长和老师是严师、又像慈父、更像是伙伴或者哥们,让你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他们的严厉、慈祥与关爱。每天早晨天不亮,教学楼门口就出现了校长们的身影,早读课上老师们的目光已经凝聚,晚自习下课后已近午夜了,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检查寝室里尚未熄灭的灯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们的眼里,校长和老师们成了校园中最苦最累的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们的身体力行树立了保养,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呢?
我的班主任侯方远老师就像是我们的大哥哥,平素里与我们打成一片,同学们私下里都亲切的称其为“猴哥”,他以其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和全身心的投入,带领着我们51级15班63名学生的班集体在活跃的氛围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
随感之二:校园文化陶冶了我。
?
张永军先生的散文《无棣一中礼赞》中详细刻画了母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无棣一中,园有盛韵,楼寓雅望。兰桂青青,增幽雅之静;梧桐荫绿,助梓楠之芳。杨柳依依,好鸟飞鸣;落英纷纷,硕果在望。旭日东迎,书声琅琅;残阳西送,焚膏继晷。盈缩有序,识教人生之有数;岁月无涯,催益行者而无疆。
置身母校的校园,到处彰显出一派昂扬向上的新风,新楼有新楼的气派,老房有老房的传统,或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或绿荫相映、甬道环绕,单单是各楼宇和校园甬道的命名便饱含着深意:如格致楼、博雅楼、睿德楼、敬思楼、鸿志楼、荟馨楼、娴雅楼、沁远楼……有文渊路.文溯路、文津路、文源路、文汇路、文澜路、文宗路……概出自天下文脉所系的“四库七阁”,无一不抒发出一种文化的余香,徜徉其间沁人心脾、流连忘返。
有人说,一中的硬件设施远不如二中,但是身为一中的学子,我的眼前是一部无棣人饱经风霜的办学史志,一代又一代一中人将其发扬光大,我们从老校舍中看不到颓废,却可以参透老一辈一中校长老师们的创业艰辛和不懈努力,我们从新校舍中更看到了希望,六十载薪火相传、不屈不挠的进取求新。从当初的“绛帐设学、有教无类”,到而今的“知行集雅,学思并重。”母校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我为我能融入一中而兴奋,我为我能求学于一中而自豪,既然有幸跻身一中这个集体,我们将责无旁贷,奋发努力,为着一中的新辉煌而再度添彩。
?
随感之三:学习氛围激励着我。
?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寝室中,一中的学子们都以饱满的热情孜孜以求:自习课上,不管老师在与不在,教室内鸦雀无声、坠针可闻;课余时间寝室内室友们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挑灯苦读、比学赶帮;学习小组中大家为着集体的荣誉相约努力、拼力流汗;大家憋着一股劲,那就是进步再进步,学习再学习。每一次月考都有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