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诗词五首》教案
21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春望》
【学习目标】
1.领略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重点)
2.(重点)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1)《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喜游名山(诗仙)杜(诗圣)”,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2.背景介绍
(1)《渡荆门送别》背景:李白年轻时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这时的诗人朝气蓬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2)《春望》背景:安史之乱把长安城烧杀抢虐得几乎成为一堆废墟,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杜甫也被叛军抓到长安。他孤身一人、远离亲人,在第二年的春天来到长安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
3.字音字形
迢迢(tiáo) 擢素手(zhuó) 札札(zhá)
机杼(zhù) 脉脉(mò mò) 一水间(jiàn)
抵万金(dǐ) 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4.积累文言字词
(1)迢迢牵牛星(遥远)
(2)纤纤擢素手(白皙)
(3)泣涕零如雨(落)
(4)盈盈一水间(隔)
(5)仍怜故乡水(爱)
(6)国破山河在(国都)
(7)恨别鸟惊心(遗憾)
(8)烽火连三月(战火)
5.划分朗读停顿,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大意
明确: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迢迢牵牛星》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三个层次:1—2句为第一层次,描绘了牵牛星、织女星的方位和形象;3—6句为第二层次,写织女的劳动生活和心情;7—10句为第三层次,揭示故事的悲剧意义,抒写相思之情,别离之愁。
2.这首诗歌借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目的?
明确: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的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3.试分析这首诗运用叠字的艺术表诗中运用了六个叠字形容词:“迢迢”写出了距离之远,“皎皎”写出了星光之亮,“纤纤”写出了素手之修美,“札札”写出了织布之繁忙,“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浅,“脉脉”写出了人之含情。这些叠字刻画了人物和环境,由远而近,由物及人,由神态及感情,确是“兴象玲珑,意致深婉”,深婉细致地写出了思妇的相思之情,别离之愁。
(二)探究《渡荆门送别》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
2.颔联写景,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烘托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烘托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朝气蓬勃的形象。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明确: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来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中的朵朵彩云,忽而联结在一起,
4.结合尾联来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两字用得极好,请你进行品析。
明确:“随”字将地形地势的变化真切地表现出来,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三)探究《春望》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颈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
3.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明确:这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凡尔赛宫》教学实录.doc
-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凡尔赛宫》教案2.doc
-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北京四合院》教案1.doc
-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核舟记》教案.doc
-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核舟记》教案.doc
-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核舟记》教学设计.doc
-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核舟记》教学设计.doc
-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doc
-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驴》学案.doc
-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驴》教案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