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木兰诗》教案
十四 木兰诗
INCLUDEPICTURE图标.TIF【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
3.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难点)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难点)
INCLUDEPICTURE图标.TIF【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千百年来,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士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请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自主预习
1.作品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的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溅溅(jiān)
胡骑(jì) 啾啾(jiū)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策勋十二转(zhuǎn)
赏赐百千强(qiáng) 红妆(zhuāng) 霍霍(huò)
著(zhuó) 云鬓(bìn) 傍地走(bàng)
3.理解词义。
当户:对着门。
机杼声:织布机的声音。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忆:思念,惦记。
军帖:军中的文告。
可汗:古代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民族君主的称号。
市鞍马: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市,买。鞍马,战马和乘马用。
辔头:驾驭战马用的嚼子和缰绳。
溅溅:急速的流水声。
旦:早晨。
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马叫声。
戎机:作战时机,文中指战场。
郭:外城,古人在城的外围加筑的城墙。
红妆:女子用的胭脂等装饰物。
著:同“着”,穿。
帖花黄:帖,同“贴”。花黄,当时女子贴在脸上的一种装饰。
傍地走:挨着跑。走,跑。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八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3段):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第4-5段):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6段):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④“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⑤“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二)深层探究
(1)第二自然段用排比句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木兰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烦琐吗?
明确:①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②战事紧迫。③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④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2)第四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情操?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五自然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明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6)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因为故事情节富有传奇色彩;木兰的形象真切动人:木兰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气概;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能干又英勇善战,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三)写法探究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
从军缘由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七上《关注人口老龄化》教案.doc
- 2017秋新沪科版八年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doc
- 2017秋新沪科版八年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1.doc
- 2017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七上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学案.doc
- 2017秋新沪科版八年11.2《看不见的运动》学案.doc
- 2017秋新沪科版八年2.1《动与静》学案.doc
- 2017秋新沪科版八年2.1《动与静》学案1.doc
- 2017秋新沪科版八年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doc
- 2017秋新沪科版八年4.1《光的反射》(第3课时)学案.doc
- 2017秋新沪科版八年4.1《光的反射》(第1课时)学案.doc
-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阿里山纪行》说课稿.docx
-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
-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doc
-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doc
-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说课稿.doc
-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七律长征》学案1.doc
-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七律长征》说课稿.doc
-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七律长征》教案.doc
-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幽径悲剧》公开课教案.doc
-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都市精灵》教学设计.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