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VIP

2017秋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秋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7《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 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些小说篇目的学习,对小说体裁的特点、三要素等方面的知识已初步感知,只是对本文这样大量运用环境、心理描写的作用还缺少了一些认识,同时,八年级学生对这类涉及青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理解环境描写在文章的作用; 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杜小康的性格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成长是我们每个人所必经历的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 我们有快乐有烦恼,有喜悦也会有忧愁。当然,我们还能体会到一种凄凉、酸苦 的滋味—那就是寂寞与孤独。如果说成长的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那么“孤 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孤独,让生命在 孤独中更加灿烂无比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看看本 文的主人公杜小康是怎样在孤独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二、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嬉闹(xī) 掺杂(cān) 撩逗 (liáo) 凹地(āo) 胆怯 (qiè ) 戳破(chuō ) (2)解释词语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②机灵。 驱除:赶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通读课文,概括文章故事内容。 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子,经受磨难,逐渐变得成熟、坚强的故事 速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按情节的发展,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以文中空行为标志) 开端:交代父子二人要去放鸭的背景和缘由 发展:写父子二人赶鸭前往芦苇荡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1层:详写离家上路的第一天,父亲拒绝了杜小康回家的请求。 第2层:写到达目的地之后,父子割苇搭棚,安营扎寨。 高潮和结局:写父子二人在芦苇荡放鸭 这一部分可分三层: 第1层,写父子二人在芦荡放鸭,忍受着无法逃避的孤独; 第2层,写杜小康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战胜孤独,苦苦找寻鸭子,完成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蜕变,在磨难中成长起来; 第3层,写收获鸭蛋。 合作探究 1、用小标题概括杜小康“孤独之旅”的经过前后 从故事情节发展的角度,“孤独之旅”可概括为:失学放鸭——芦荡养鸭——风雨寻鸭——收获鸭蛋; 从心灵成长历程的角度,“孤独之旅”可概括为:害怕孤独——面对孤独——战胜孤独。 思考探究: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体会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之旅。 完成表格: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茫然和恐惧 到达目的地——芦苇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