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气象学-大气物理学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界层气象学-大气物理学院

大气科学(大气物理方向)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13版) 教务处编印 二〇一三年 目录 大学化学 3 热力学 6 大气化学基础 8 大气探测学I 11 大气探测学(实验) 14 大气物理学I 15 流体力学I 18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1 数学物理方程 28 天气学原理II 30 动力气象学I 35 云降水物理学 39 卫星气象学II 42 雷达气象学 45 天气学分析基础 48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II 51 边界层气象学 54 云动力学与数值模拟 56 云动力学与数值模拟(上机) 58 中尺度气象模拟 60 大气气溶胶 62 空气污染气象学 64 空气污染预报 66 空气污染预报(实验) 68 C语言程序设计 71 分析化学及实验 76 气象仪器分析 78 气象仪器分析(实验) 80 气象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82 气象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上机) 85 实验数据分析 87 实验数据分析(上机) 89 人工影响天气 92 专业英语 95 气象卫星资料的多学科应用 97 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 99 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实验) 102 气象统计方法Ⅲ 104 气象统计方法Ⅲ 107 数值天气预报Ⅱ 109 雷达原理与信号处理 114 雷达原理与信号处理(实验) 117 大气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 119 防雷技术基础 122 大气探测新技术 124 大气探测新技术(实验) 126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128 电路分析基础 131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133 模拟电子线路 135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 138 数字电子线路 141 数字电子线路(实验) 143 大气探测实习 146 大气探测实习(实验) 147 天气预报综合实习 149 大气环境探测实习 152 大气环境探测实习(实验) 154 边界层气象学实习 156 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 158 云降水物理实验 161 SWAN和MICAPS系统原理与实践 164 大学化学 College Chemistry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课程学分: 3学分 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48 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农业资源与环境、大气物理等 教 材: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2006年,第四版。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系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大学化学是环境科学等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无机化学理论部分主要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包括气体和溶液、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水溶液中的平衡规律(酸碱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离解平衡等)、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内容;分析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分类、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等基本原理以及定量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同时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原理,掌握定量分析的仪器使用和实验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 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适用专业:大气科学、应用气象等相关各专业 教 材:《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汪志诚,2008年12月 第四版 开课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系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热力学是研究宏观系统热运动的规律,即研究与热运动有关的宏观系统的物性及其演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 1.理解和掌握宏观系统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初步建立分析热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专业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4学时) (1)理解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及其描述; (2)掌握热平衡定律、理解温度概念; (3)掌握几种物质的物态方程; (4)理解准静态过程、系统作功、内能和热量等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5)理解热容量和焓;掌握理想气体的内能表达式; (6)掌握理想气体的绝热方程和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以及热机效率; (7)理解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理、热力学温标以及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 (8)理解熵的概念,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以及理想气体熵的一般表达式; (9)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