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威集团的历史机遇
O雁 鸣
通威集团的历史机遇
1984年,眉山刘汉元发明了 “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
技术 ,1986年又首家建起 鱼用配合饲料厂 ,之后 ,四川的 “吃
鱼”问题便开始发生变化 。
那么 ,刘汉元是谁? “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又有何奇妙?
鱼用配合饲料又是啥灵丹妙药 ,竟会改变 四川的 “吃鱼”问题?
四川素称 “天府之国”。气候温和,雨量充
沛,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惟独 “食鱼难”
鱼 ,作为人类远古伙伴 ,与我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渊源。虽经
沧海桑 田,陆沉陆现 ,人类 已衍变成地球主宰 ,但对鱼类特有的
感情和爱好 ,却始终没变。 自古至今,鱼便是人类祭祀 、庆典礼
仪 中不可缺少的珍馐礼品,是物质生活重要角色 。当代出土万年
前的文物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关于人与鱼密不可分的图纹 。鱼 ,
雳翅高娜愈店业 ― ·才9
对于中华文明而言 ,不仅仅是一类纯粹意义上的食品,它更象征
着富庶 、繁荣 、高贵和尊重。
鱼在国人生活中地位如此之重 ,可号称 “天府之 国”的 四
川 ,却是 “吃鱼难”。据唐人张鹜 《朝野佥载》及宋人沈括 《梦
溪笔谈》记载 ,古时川人多养獭和鸬鹚,以此捕鱼 ,数量有限。
吃鱼得之于天 ,无放养 ,渔业生产力十分落后。真正有人建场养
鱼,始于抗战时期的重庆 。但其规模小 、技术差 、产量低,鱼价
极为昂贵。1946年 ,1公斤鱼折合 30 公斤大米价格 ,普通百姓
不敢闻其腥 。1949年,四川人均水产品 占有量仅为 0 .14 公斤。
之后 ,政府提出 “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口号,取得一些成效。
到 1983年 ,全省养 鱼水面 218 .09 亩 ,水产品总量 为 83423 .5
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上升到 0.83 公斤。惟其如此 ,仍不能满
足 巴蜀大地子民对鱼的需求。渔业依然是农业产业系统中最为薄
弱环节。泱泱 “天府之 国”,熙熙亿万民众 ,长期摆不脱 “吃鱼
难”境况。
凡上些年纪的人或许不会忘记。时间倒流十年 ,市面上鱼价
仍是猪 肉价的 3 至 5 倍。逢年过节 ,单位机关想尽千方百计拉关
系走后门,到各大渔场水库弄鱼。倘能有幸为本部 门每人分 0 .5
公斤一1 公斤鱼,行政科长可谓居功至伟。可谁又知道 ,在全省
流通的鱼类 ,有 40%是从数千里省外调入。那时的四川 ,是生
猪输 出大省 ,同时又是鱼类输入大省。猪和鱼 ,都为可养之物 ,
可这一 “出”一 “人”中,包含着几多悲怆和辛酸啊 !
说起十多年前四川渔业窘境 ,一位从事了 45 年渔业工作的
离休老干部以一个十分形象的顺 口溜作了生动概括 : “四川鱼儿,
头大尾小 ,刺多 肉少 ,资格很老,逢年过节,还买不到,提起吃
鱼 ,满脸苦笑 !
了O · ― 民龟吸讯屯嘛让
吃鱼之难 ,可见一斑。
一个不甘平庸少年,一项不同凡响发明,为
彻底改变 “食无鱼”窘境找到出路,为社会
创造了巨大效益
翻开 《四川渔业经济》,在 “1983年 四川水面利用情况表”
里 ,我们可以看到 ,在其列出的 “池塘、湖泊 、水库 、河堰”四
大项中,“河堰”利用率最低 ,只有 14.91% ,仅 占总可养 水面
5 .47 % 。
时至今 日,四川大小河堰及往 日不 曾提及的大江大河中,凡
具养殖条件处 ,均遍布 网箱 ,水面利用率超过 60%。而且 如今
的利用 ,较之当初 “粗放经营”,有着质的差别 。其养殖单产和
经济效益 ,提高不知几十倍。
在上述巨大转变中,默默无闻的刘汉元 ,凭着他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和事业心,作出令人瞩 目的贡献。
刘汉元 出生在文化名城― 眉 山县 的一个农 民家庭 。1978
年 9 月,14 岁不到的刘汉元便 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位于重庆合川
的四川省水产学校。三年学业期满后 ,刘汉元被分到眉山县水电
局,当渔业技术员。他把对祖 国热爱 ,对工作热情 ,全倾泻到具
体工作之中。沐风浴雨 、寒来暑往地上渠下堰 ,深人乡农户,指
导当地渔业生产。1983年 ,随着年龄知识增长及基层 工作 经验
逐步积累,刘汉元愈来愈觉得现有渔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 ,我国
渔业生产技术 比先进发达国家差距太大。就四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