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doc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
杨 辉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 130033)
摘 要:本文结合金温铁路麻芝川隧道工程实例,具体介绍铁路双线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控制,为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洞口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铁路隧道 浅埋 偏压 软弱围岩 施工控制
1 前言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地质条件日趋复杂,标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隧道洞口位置的地质情况较差,主要不良地质表现为顺层偏压、覆盖层薄、土质松散、边坡失稳,围岩体结构承载力差,若处理不当易发生塌方、冒顶、边仰坡塌滑风险事件。麻芝川隧道是金温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进口地段就属这类情况。
工程概况
2.1 概述
麻芝川隧道进口段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泽雅镇。隧道起迄里程为DK168+673~DK171+515,全长2842m。隧道全部位于左偏曲线上,纵坡为单面下坡,坡率为4.0‰。按新奥法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
2.2 工程地质
麻芝川隧道地处剥蚀丘陵区,地形起伏,植被茂盛,山体自然坡度25~45°,局部可见基岩裸露。进出口均有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乡村公路通达。隧道区地层分布较简单,基岩多有出露。地表出露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下伏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火山碎石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区内地表流水活跃,地下水不发育,影响隧道的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
隧道区地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723.0毫米,4~9月最集中。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H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2.3 隧道进口工程特点
从现场看,隧道进口进洞条件差,边仰坡的坡度陡峭。进口洞口段处于浅埋偏压严重,位于第四系残积层内。进口段表层为含砾粉质黏土,硬塑,厚0~2.5m,下伏基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强风化厚1~7.5m,下为弱风化,岩质较硬,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不发育。洞口浅埋段全长77m,埋深0~18m。
因此,如何根据地形、围岩地质的基本特性,确定合理、快捷的施工方法,顺利穿过偏压、浅埋、破碎段是本隧道施工的关键。麻芝川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见图1所示。
图1 麻芝川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施工总体方案
隧道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暗洞采用新奥法施工,进洞采用套拱进洞。隧道半明半暗部分采用套拱、超前支护等措施减小偏压力。超前支护采用108mm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暗洞软弱围岩地段坚持“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施工原则。暗洞V级围岩采用三台阶四步法开挖。
浅埋偏压破碎段施工方法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以新奥法原理为依据,通过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及控制爆破,
减少对岩体的扰动。在进洞前完成洞口段地表处理、超前支护、锚喷钢架支护、二次衬砌受力体系转换。
4.1 地表处理
⑴明洞段施工过程避开雨季进行,在边仰坡刷坡线外5m施做截水天沟,保证排水通畅,防止仰坡不受雨水冲刷,使洞门结构稳定。
⑵尽可能在少破坏植被的情况下刷边仰坡,除去地表杂草后进行边仰坡防护,临时坡面采取锚网喷防护,永久性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的形式进行防护加固。
4.2 边仰坡支护
⑴隧道洞口施工的原则是避开雨季,施工前对隧道洞口边仰坡及影响洞门安全的崩坍、落石、易滑动土层等采取清除或加固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施工前做好洞顶截水天沟和洞口的截、排水,同时在施工过程避免大挖大刷,保持自上至下逐段分层开挖,保持边仰坡稳定,跟进施做喷锚防护,及时施作洞门。
⑵明洞土石方开挖前做好洞外的截水天沟等排水系统,截水天沟中线距边、仰坡开挖线边缘不小于5m,且每20m设置伸缩缝一道,天沟向排水方向为顺坡,坡度不小于2‰,天沟两侧夯填密实。将地表水排除隧道范围,防止水流冲刷边仰坡坡面造成边、仰坡坍塌。
⑶隧道进口段围岩地质条件较差,开挖前必须进行中线、水平复测,确保准确无误。开挖时应在洞口施工放样的线位上进行边坡及仰坡自上而下的开挖。本隧道为Ⅴ级偏压路堑式明洞,DK168+692~DK168+700起拱线上明挖,保留核心土,边墙挖井,纵向拉槽施工,先墙后拱衬砌,纵向拉槽长度不宜大于8m,然后施作防水层及回填。边、仰坡坡比为1:0.75,边墙采用开挖表层土质采用挖掘机,当深层遇到石质,挖机无法松动时采用小型松动爆破后再用挖掘机开挖。爆破时规定适宜装药量,尽量减少对原底层的扰动,以保证洞口围岩不被破坏。边、仰坡开挖完成后,人工清理坡面浮石,并适当修正坡面,保证坡面平顺。采用锚喷(网)加固,支护参数为: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4m,间距1.5×1.5m,梅花形布置,喷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