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心电图-jqz复习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 ;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在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心肌细胞首先发生电激动,在激动过程中有微小生物电流(即心电)产生,可经体内组织传导到体表,使身体各个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发生电位改变。应用心电图机将这种电位变化从身体表面不同部位记录下来,即得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Basic principles;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命名;QRS波的命名;心电图导联和电轴;十二导联 肢导:从右上肢顺序依次为:红黄(绿黑);平均心电轴;目测法;Date;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心脏的解剖位置、心室内传导系统的功能、激动在室内传导状态 左心室肥大和左前分支阻滞——电轴左偏 右心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电轴右偏 ;心脏钟向转位;心 电 图 测 量;心电图测量 小方格的每边均为1mm。横向距离代表时间;纵向距离代表电压,以计算各波振幅。心电图记录纸速一般为25mm/s,每小格(1mm)代表0.04s。若调节为50mm/s,则每小格代表0.02s。当输入定准电压1mv,描笔在纸上纵向移位10mm时,每小格代表0.1mv。如果波太高或太深,可将1mv=5mm,此时1 mm =0.2 mV。;心率的测量: 测量P-P或R-R间距,求出心动周期的时间,用以除60即得每分钟心率。其公式为心率(次/分)=60(秒)/P-P或R-R间距(秒) 心律不齐时,一般用几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来进行测算;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 1.各波振幅的测量:测量正向波的振幅,应自等电位线上缘垂直测至波的顶端。波的振幅以mV为单位。 2.各波时间的测量:选择波形清晰的导联,从波形起点内缘测至终点内缘。负向波时间应在等电位线上缘测量;正向波时间应在等电位下缘测量。 ;正常心电图波形分析 ;P波: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钝圆形,可有轻度切迹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P-R间期:P波起点—QRS波起点→心房开始除极—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正常成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2)波型和振幅:;Q波: V1、V2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V3极少有q波,V 5、V6导联可有q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可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U波:T波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续电位。与T波方向一致。胸导联易见, V3明显,u明显增高见于低血钾。;异常 心 电 图;右房肥大;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I、II、aVR、aVL P波增宽,P波时限≥0.12s;常呈双峰,双峰间距≥0.04s,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患者,故又称为“二尖瓣型P波”。 V1导联上P波常呈双向,终末部分变深。其深度(mm)×宽度(s)的乘积即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 V1)≤-0.04mm·s ;Date;Date;双侧心房肥大ECG: 肢导P波时限≥0.12S,电压≥0.25mV 。 ;左室肥大;右室肥大;心肌缺血与ST改变; 典型心绞痛患者约30%~40%在安静状态下心电图正常,或只有轻微ST-T改变。心绞痛发作时表现为缺血区导联上ST-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心绞痛发作后心电图恢复至原先水平。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S-T段呈上斜型压低者,一般认为诊断意义较小。 ;Date; 变异型心绞痛是一种少见的心绞痛类型,常在安静时发作。发作时S-T段抬高,T波直立增高,发作后S-T段和T波恢复(图)。原有ST段下降者,心绞痛发作时ST段出现“假性正常化”表现,ST段可回至基线。 ;变异型心绞痛胸痛发作时 ;同一患者变异型心绞痛胸痛消失 ;心 肌 梗 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 1.缺血型T波改变 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形成双肢对称的倒置的“冠状T波”。 2.损伤型S-T段改变 冠状动脉闭塞后迅即出现心肌损伤,S-T段明显抬高与直立的T波相连,形成一弓背向上的曲线。 3.“坏死型”Q波 缺血进一步加重导致心肌坏死,坏死的心肌丧失除极和复极能力,即不能再产生心电向量。综合向量背离心肌坏死区,使面对坏死区的导联Q波加深加宽;R波变低,甚至消失。(宽度≥0.04s深度≥1/4R)或者QS波 ;急性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与分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与分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与分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与分期;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前间壁梗死 V1-V3出现特征性改变;前间壁梗死;广泛前壁梗死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