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8课《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解读与探究
课文解读
这篇短文,是鲁迅杂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篇作品,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作者通过对当时存在的关门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以及不敢继承的逃跑主义和反对继承的虚无主义等等错误观念的批判,提出了拿来主义的科学主张,并且正确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强调唯有继承才有创新,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创新,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文章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层层深入的写法,用形象贴切的比喻说明深刻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学习本文的方法有:
1.理清作者的思路,在理清思路的同时,抓住文章的观点。理清思路,可从理解每段主旨开始,最好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2.抓住杂文形象说理的特点。一是文章以小见大,就近取譬;二是运用对比和反衬;三是文章中卓越的讽刺和幽默。应对此细细体会。
3.联系时代背景。一是当时社会上流行全盘继承论和全盘否定论,也有人对文化遗产采取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态度。本文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撰写的。二是作者在当时的黑暗势力统治下,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形式作战。三是对梅兰芳、徐悲鸿等,甚至对美国电影等的评价,是作者当时的看法,现在要作具体分析,可以对此做些探讨。
课文解读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①”,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分析拿来与创新的关系,说明拿来主义的第三个要义:在断承中创新。?
探究思路:
本题启示我们,读书不能只是盲目吸收,必须开动脑筋,调动审视和挑剔的眼光,即便读鲁迅的文章也不例外。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邵洵美的讽刺不妥当,而对徐悲鸿和梅兰芳的讽刺则更是不妥当。
1933年,为了宣传中国美术,提高中国艺术的国际地位,徐悲鸿前往欧洲,举办中国画展。画展首先在巴黎引起强烈震动,参加开幕式的有法国教育部长、外交部长以及各界著名人士3000人,观众达三万人以上,展览应观众要求延长了15天,目录印至三版,报纸上的介绍文章达200余篇。文豪保尔瓦洛里专门为该展撰文介绍。 随后,徐悲鸿又赴布鲁塞尔、柏林、法兰克福举办个人画展,获巨大成功。有50多家报纸杂志发表了赞誉文章。徐悲鸿在意大利米兰、苏联列宁格勒、莫斯科举办的中国画展也引起轰动,该展的纪录片在意大利全国放映,被誉为自马可·波罗之后最重要的文化交流。苏联爱米塔日美术馆还专门成立了中国绘画的展室。对于徐悲鸿这样一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行动,有什么理由说三道四,甚至莫名其妙地将其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送去主义”等量齐观呢??????
在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梅兰芳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表演艺术家,他将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梅兰芳于1919、1924、1956年先后三次赴日本演出;1929年底到1930年初赴美国演出;1935年赴苏联演出。他的艺术成就受到国外众多艺术大师的一致推崇。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表演体系,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兰芳致力把中国戏曲舞台艺术推向世界,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戏曲的了解,这又有什么不对呢?怎么能把这样的“送去”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送去”混为一谈呢?
鲁迅的这一态度,源于他对京剧、对梅兰芳的偏见。鲁迅不喜欢京戏,对梅兰芳当时的艺术尤不欣赏,他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太“雅”,不是平民化艺术,而对梅兰芳的男扮女装则更为反感。1924年鲁迅在《论照相之类》中就曾尖刻地嘲讽:“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他甚至断言:“梅兰芳的游日,游美,其实已不是光的发扬,而是光在中国的收敛。”由此可见,鲁迅对京剧和梅兰芳的看法带有个人的偏见和主观的臆断。
鲁迅对“象征主义”的完全否定也是欠妥的。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文学艺术运动,象征主义文学家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他们固然有消极的一面,但是通过虚幻的世界来揭露现实却是很深刻的,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关于京剧与国画是否切合“象征主义”,这应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学术问题;但鲁迅凭个人的喜恶,否定国粹京剧艺术,否定杰出艺术家梅兰芳,是不当的。鲁迅《拿来主义》一文的目的虽然是批判国民党的卸用文人,如《大晚报》一类的嗅着洋人的气味转圈儿的媒体与人物,但却因此而伤及徐、梅两位大师,实在是一败笔。
训练提高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残羹冷炙()、针灸()。(2)冠冕堂皇( )、勇冠三军()。
(3)吝啬()、蔷薇()。(4)毛茅厕、厕所。()答:.在下面句子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当然,只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鲁科版选修(3-1)第二节《电势与等势面》学案.doc
- 2017鲁科版选修(3-1)第二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教案.doc
- 2017鲁科版选修(3-1)第四节《电场中的导体》教案.doc
- 2017鲁科版选修(3-2)第一节《交变电流的特点》教案.doc
- 2017鲁科版选修(3-2)第一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doc
- 2017鲁科版选修(3-1)第四节《电容器 电容》学案.doc
- 2017鲁科版选修(3-2)第一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1.doc
- 2017鲁科版选修(3-2)第二节《自感》教案.doc
- 2017鲁科版选修(3-2)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教案.doc
- 2017鲁科版选修(3-3)第1节《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教案.doc
最近下载
- 大麦EK318.操作手册.C01.220905.pdf
- 五马先生纪年.docx VIP
- 急救与心理技能(视频课)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南大学.docx VIP
- 应急救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pdf VIP
- 场地设计作图题-一级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真题精选.docx VIP
- 小学环境教育:校园内水体污染调查与水质保护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阿迪达斯(Adidas)品牌现状分析与二次增长战略规划.ppt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及应用题.docx VIP
- 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3 same or different单元复习课件.pptx VIP
- 濒危古树评估与抢救保护技术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