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2《食物的消化》教案.docVIP

2018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2《食物的消化》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2《食物的消化》教案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2.阐明消化的概念。 过程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并完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价值 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消化的两种方式: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难点:消化的两种方式: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馒头(米饭)是北方(南方)最普通的食品。将馒头(米饭)放在口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你细细品尝,会发现馒头越嚼越甜。这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一、探究竟?探究 问题: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提出假设:根据生活常识,针对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参照小辞典和技能卡,每小组自行设计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安排对比实验。 完成实验:根据本组设计的实验,选取相应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记录。 得出结论: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果结论与假设不相符,要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必要时可修改实验方案,重新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 取两只干净试管,依次按下列步骤做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想一想,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食物消化起什么作用? 1.唾液2mL+馒头块→37℃水浴10min→冷却→滴加碘液→搅碎 2.唾液2mL+馒头渣→37℃水浴10min→冷却→滴加碘液 提问: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提问:用其他实验材料取代馒头做这个实验行不行? 参考答案: 1.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唾液的消化作用。 2.用面条、米饭做这个实验也行。 教师活动:消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的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与消化液混合,并不断地把食物向消化道的下端推送,这种消化方式叫做物理消化。另一种是由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通过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分别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使之变成结构简单能够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这种消化方式叫做化学消化。关于化学消化我们可以看一看课本上13页的化学消化示意图。 教师活动:在消化过程中,这两种方式的消化互相配合,同时进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式物理消化过程;口腔内有三对大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少量淀粉为麦芽糖,所以馒头会越嚼越甜。这个变化过程是化学消化。口腔中的消化是消化食物的开始,可以初步消化少量淀粉。 二、探究竟?实验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牙齿的咀嚼属于物理消化。那么牙齿对食物的消化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牙齿的结构 牙齿包括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 牙齿的作用 教师活动:牙齿是口腔内的重要器官,它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食物被嚼碎,易与消化液接触,被消化酶分解。如果“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食物咀嚼不充分,就会直接影响消化的进行。所以,吃东西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青少年容易患龋齿,牙齿有病会影响咀嚼,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有人常用牙齿咬过硬的东西,把牙齿当成钳子和起子使用,这样容易损坏牙釉质,而牙釉质损伤后不能再生,所以要注意保护牙齿。 如何预防龋齿? 1.龋齿的形成 如果口腔不洁,食物碎屑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就会破坏牙釉质,导致龋齿。龋齿俗称虫牙、蛀牙。 龋齿的形成过程: ⑴龋齿部位先变成暗灰白色,再逐渐变成黄褐色和棕褐色。 ⑵牙釉质缺损,形成小龋洞,并逐渐向深处扩展。 ⑶龋洞达牙本质浅层时,对冷热酸甜的刺激产生酸痛的感觉。 ⑷牙冠残缺,对食物刺激感到剧烈疼痛。 龋齿的预防 预防龋齿,要避免口中长时间含食糖块,要少吃粘牙的甜食,适量补氟,养成每天早晚认真刷牙的习惯。 (第2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们首先回忆一下“每天吃的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 提示学生回答出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2.讲述: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是不是都能直接被身体吸收呢?不是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我们的身体吸收,需要经过消化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 提问引出下文:他们是在哪里被消化的?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二)学习新课 过渡:我们已经学过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被消化的。 提问: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呢?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起始于哪个器官?他们被消化成什么物质?大家观察课本14页的图1-6,回答这两个问题。 请学生回答 (参考: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口腔中有牙齿、舌、唾液腺;咽;食道;胃中有胃腺;肝脏;胰腺;小肠;大肠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 提问:胃是什么样子?食物在胃中怎样消化呢? 讲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