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备考2011年高考阅读探究题命题探讨.ppt

2012年备考2011年高考阅读探究题命题探讨.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备考2011年高考阅读探究题命题探讨

依据考试大纲对探究能力的要求可知,高考设置探究题型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精神。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涉及探究能力。然而,我们却发现诸多所谓的“探究题”,要么是“过度简化问题情境”“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刘华《不侵犯学生的创造空间——探究式学习指导的基本原则》,《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4期),要么是给信息筛选题、文意理解题和文段分析题等贴上“探究”的标签,而没有“探究”价值,并没有真正从“探究”的意义上对学生进行考查。 一、探究题型的真内涵 在考试大纲对探究能力的要求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或“深层意蕴”指的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指的是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或“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指的是对文本的创意解读,要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简而言之即三项要求:深解文本意蕴、揭示人文背景、读出有我之思。可见,探究性阅读实实在在是一种创造性阅 读活动。阅读文本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文本自身并未向读者展示深层意蕴、人文背景与多维思考,需要读者借助文本信息自主检索、搜寻、深究、假设、验证,最终呈现基于已知文本信息的深入性发掘与创造性发现的认知结果。 从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来看,探究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命题的“探究性”不足,“学生并不是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探究,而只是在揣测、回应命题者的意图”(曾文婕《课堂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二是命题本身已经确定了证据搜集的方向,学生做答并不需要真正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不需要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做出猜想、检验猜想。 下面我以2011年部分地区语文探究题为例,试做探究。所引试题,仅为学术探讨,不针对试卷的指瑕。 二、探究命题的真面目 1.貌似探究,无须探究 例1,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江苏卷第14题) 这道题共两个问点,一是“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二是“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景物叙写的寓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考查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而此题对这两项能力的考查均未达到“探究”层面。学生读懂了文本,自能理解并悟得其寓意与作用,无须检索搜寻、假设验证、探而究之。 例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山东卷选做第22题) 例3,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山东卷选做第22题) 这两道题均为考查标题的内涵,取“意蕴”一词貌似探究题,其实这类题亦属传统命题,文自有题,题乃文眼,窥题知文,文自解题,为何非要“探而究之”? 例4,本文写“我”看“海市”的经过和感受,其意图是什么? (广东卷第18题) 例5,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广东卷第21题) 两题中均涉及“意图”一词,仔细分析题干我们就会发现,此题中的“意图”考查的是“作用”,作用考查题冠以“意图”二字,就成了一道“探究题”? 2.貌似开放,无须开放 例1,文章第⑩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福建卷选做第15题) 题中所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完全是考生对文本的理解问题。考生答题时只要从文中筛选出表现作者行为的句子,领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答案不难得出。考生何须“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例2,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福建卷选做第15题) 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该段文字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一般来说,人物传记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人和事服务的。本题所问文中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分别出现在开头和结尾,那么在结构上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学生不难答出。虽然题中要求“谈谈你的看法”,可此题探究空间过于狭小,考生又如何开放答题? 例3,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安徽卷第14题) 例4,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江西卷第18题) 例5,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辽宁卷第11题) 这三道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与理解,所问既无须学生自主探究,也谈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