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两年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试验室新品盘点
近两年MIT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新品盘点
来源:宇辰网
麻省理工学院(MIT )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从早
期的理论到后来的实践,MIT 走过了大半个世纪。2003 年,MIT 将计算机科学
研究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合并,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 ,此
实验室为全球最大的校园实验室。下面宇辰网就带大家了解下,最近两年 CSAIL
做了哪些创新?
1.无人机——快速避障程序
无人机快速避障程序/图 来源网络
未解决无人机避障难题,MIT CSAIL 的研究人员编写了一套障碍物侦察和
规避程序,使无人机可以在快速飞行的情况下,依据障碍物的位置,自动完成倾
斜和俯冲等躲避动作。
该程序由(CSAIL)的博士生 Andrew Barry 和教授 Russ Tedrake 研发,在
Barry 看来,对于小型无人机来说,雷达传感器过于笨重,提前创建环境地图也
不太实际。想要让无人机在高度状态下躲避障碍,就需要更好更快的计算程序。
二人打造的立体视觉计算程序比现有软件快 20 倍,可以进行 120 帧/秒的
拍摄,使无人机能够有效探测周围环境并实时构建一个完整的地图。借助该程序,
无人机能够快速测绘其路径上十米范围内的物体,从而做出预先判断并计算出路
径,实现高速的自主飞行和闪避障碍。试验中,无人机以 30 英里/小时的速度飞
行,成功地在一块种有树木的场地中完成了穿越飞行,且没有发生任何碰撞。
2.医疗辅助——可食用折叠机器人
可食用折叠机器人/图 来源网络
每年有数千名的孩子不小心吞下玩具、手表、计算器、电池和其他常见的家
居产品中的微型燃料电池,造成肠胃组织损伤。MIT CSAIL、谢菲尔德大学、东
京工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研发的可食用折叠机器人,由猪大肠制作,可装于胶囊
内直接吞食,无需手术便可移走误吞食的纽扣电池,也能够用来修补胃部伤口、
递送药物。
机器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叫做 Biolefin 的可生物降解的收缩包裹,另
一部分是用来制作香肠的肠衣。当 Biolefin 被加热时,可折叠机器人就会收缩,
便于使用者吞咽,顺利进入肠胃。在机器人的棱角褶皱中有一块由外部操控的小
磁铁,可粘附体内的电池等异物,帮助它们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这项技术的最初发明者是来自 MIT CSAIL 被称为人工智能女王的——
Daniela Rus 教授。经过五年尝试改进,她和她的团队终于有了今天这款机器人。
3.灾难救援——DARPA 挑战赛机器人
MIT 的 DARPA 挑战赛机器人/图 来源网络
2011 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福岛第一核电站,救援工作难以开展,日
本政府和民众希望机器人能带代替人类在核辐射环境中实施搜索营救。可令人失
望的是,最终没有一个机器人能担此重任。
这次惨痛的经历促成了 DARPA 机器人挑战赛的诞生。机器人挑战赛于
2012 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启动,2015 年决赛。决赛设
置了开车、下车、开门、扭阀门、操作钻孔机、黑箱任务、爬过或清除障碍物以
及爬楼梯八项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得一分,得分多且用时短者获胜,比赛场景
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 2011 年的那场灾难。
MIT 参赛团队在 MIT CSAIL 和其他多个学院共同支持下,基于 Atlas 打造
出了具备高水准自主运作能力的、6 英尺高、400 磅重的机器人。机器人可以完
成爬楼、开门、驾车等一些列动作,最后在 20 多个决赛队伍中,排名第六,在
使用 Atlas 机器人的队伍中排名第二。
4.隔墙识人——RF 捕捉技术
RF 捕捉技术/图 来源:The Verge
RF 捕捉技术通过无限信号将碎片化的反应信号在显示屏上还原成人的形状,
可以辨认墙后 15 种不同的人的轮廓和动态,准确率达到 90%。
该技术可以广泛用于智能家居、看护护理、消防救援等领域。借此,消防员
不必冒险进入火场就能预先判断建筑物内是否有被困者;智能家居通过捕捉主人
身处哪个房间,就能对室内暖气或者其他家电做出相应调控。
5. 智能抓取——3D 打印软抓手
3D 打印软抓手/图 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