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与式发展的理论1
参与式发展的理论 关键词——文化 泰勒: 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1871年) 现代人类学的文化定义 文化”是指潜藏在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下的共同的观念系统,概念性的设计和共同的意义系统。如此定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所学到的知识提供了“用来决定什么,决定可以是什么,决定感觉怎么样,决定应该做什么,决定怎么做的标准”。 传统发展理论不足的原因 一是“二元分化”,城乡的差距扩大——理论前提把传统和现代割裂开来 二是没有考虑发展的综合因素,尤其是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经济制度以外制度的分析——文化因素的影响 三是传统的发展理论忽视了边沿和弱势群体的意愿 传统发展理论不足 总之,传统的发展理论的理论起点是对发达国家的模仿,以单纯的经济发展为主体。传统发展理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因素,没有明确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和社会转变作为发展目标。导致发展计划的失败和“内部殖民化”。 个案:印度的“绿色革命”-不成功的发展计划 1)成就——使印度从20世纪5-60年代缺粮到80年代变成低水平粮食自给国,以粮食总产为例,1965年7235万吨,1980年1。3亿吨,1990年1。7亿吨。 消极面 (1)只有在少数肥水条件好的地区有效,国内地区间的单产相差6倍;主要有财力的大农场主有利,他们可以支付得起农药、化肥]良种、灌溉和技术服务的费用,而全印度8200万户农户不能获益,造成两极分化。(2)增产未增收,而人口增长了2。2%,大多数农民依然贫困,文盲率极高,由于愚昧无知和生活所迫导致:大肆砍伐森林;大量使用巨毒农药 付出的巨大代价 (1)政府大量财政补贴,补贴化肥、农药以提高麦、水稻的产量。进口石油;(2)化肥-增长11倍;(3)农药增长5倍;(4)商品能源增加10倍;(5)地下水和地上水资源的开发,大量资金投入到灌溉工程,地下水超采(6)滥垦土地,砍伐森林,增加了干旱和土地沙化,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70%以上。(7)社会代价-负担不起“绿色革命”成本的小农,由于无法与大农场主竞争而破产,不得不外出寻求出路。 内部殖民化——沿海与中部地区的例子 讨论 沿海与中部差异根本原因是什么:自然还是制度、还是理念? 参与式发展 是对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否定,强调所有受益人对发展项目的介入,参与包括制定发展项目在设计、实施、监督全过程中,使发展项目能满足民众的需要和公正、平等的实施。 “参与”的主要内容 1、受益人在决策及选择过程中的介入 2、受益人在全部项目循环中的介入 3、乡土知识及创新。使当地群众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充分地将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发展项目中 4、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 5、发挥受益人的能动作用和增强责任感 “参与”的主要内容(续) 6、提高素质、增进能力。通过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广大群众的素质和学习的能力。 7、利益分享。有投入也要有收获 8、自我组织和建立。增强再生能力 9、增强民主和平等意识 * * 一般的文化概念 ? ? 物质文化 技术系统 文化适应的结果 1、工具①调节温度(居所、衣服) ②供应食物水(采集、渔猎) ③交通,物体的运输 ④通讯,消息的传递 2、技术①运用能量的技术 ②获食技术 3、医疗技术 4、器具的制作技术(编织、冶金、制陶) 制度文化 社会系统∶政治制度 社会制度 亲属制度 文化适应的机制 1、人的类别∶ 社会、亲属、性别、年龄、职业等角色 2、群体的类别∶ 居住群体、亲属群体、等级群体 3、社会组织 ? 心理文化 观念系统 文化适应的策略 1、信念系统∶ 宇宙观、权威观、财产观、文化内含 2、价值系统∶ 估价、道德、审美、文化精神 3、宗教系统 时间 概念 ? ? 传统发展观 ? 1940年代 发展就是按照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模式,逐步走过经济增长的各个阶段。 1950年代 代表人物:A W 刘易斯等 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普遍性,发展问题就是不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增长,追赶发达国家的问题。 资本及其积累是发展的动力,发展中国家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加速资本形成问题。 ? 发展观的变化 1960-1970年代 新发展观的提出 代表人物:F 佩鲁 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许多国家遭受挫折和失败,开始在发展理论中强调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尤其是注重失业、贫困、收入平等问题,以及国际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全球化问题的提出 发展即是人的才能增长和完满。 1970-1980年代 1972年斯德哥尔摩 引入环境的概念 扩展为生态发展概念——包括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虾米曲线一体化防堵清堵振动煤斗改造方案2017.10.doc
- 电梯维修指引手册(日立MCA、HGP).pdf
-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期末复习:全册Unit 1-Unit 8语法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 VIP
- 2025届高考散文专题之理解词义、句义.pptx
- 标准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案例.ppt
-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分享课件.pptx VIP
- 虾米曲线防堵清堵煤斗运行维护手册.pdf
-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三套).pptx VIP
- 04水平四 七年级 武术18课时大单元计划+《健身长拳》.doc VIP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