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
一、5.2.3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 5.2.3.1规范法? 5.2.3.2场地相关法 24页 二、5.2.5地震动时程及其合成 30页 三、5.3.2- 5.3.4地震烈度和地震动衰减研究 44页 规范法确定地震设计参数(按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 5.2.3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5.2.3.1规范法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核电厂抗震规范》编写组,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0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 (1)确定设防烈度和相应的设防峰值加速度PGA (2)划分场地类别 1.6场地类别划分 场地类别划分主要目的是根据场地类别确定相应的场地设计地震影响系数和采取某些抗震构造措施,是规范法确定场地设计地震参数的基础。 场地划分包括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两部分 表1.6.1场地土类型及波速划分表 表1.6.2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3)确定设计谱类型和相应设计地震参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 规范法确定地震设计参数(按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 场地相关法确定地震设计参数 按工程设防需要确定和场地地震地质环境特点相关的特定场地地震设计参数 5.2.5地震动时程及其合成 5.2.5.1人工合成时程方法概述 5.2.5.1人工合成时程方法概述 自从1931年美国西部设置强震仪以来,在近70年的历史中,美国、日本、前苏联、意大利、中国等国家都先后获得不少强震记录。 对工程而言,其所在场地是千变万化的,震源特征、地震机制、传播路径等也是因地、 因时而异。相同或相近地质环境下的记录和相近地震动特性(地震大小、记录幅值、频谱和持时等)的记录都难找到,同一集系的地震动更难找到。 地震动在工程上一般以幅值、频率特性和持续时间三个主要方面参数来表征其特性 地震动或地面运动,是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近地表)的地面振动。 地震仪记录下地震引起地面振动的全部或大部分过程,这一过程,我们称其为地震动时(间历)程。 工程上关心和使用的地震动,大都由强震仪所记录,一般由三个分向所组成。典型的强震记录,地震动时程显示了其幅值和频率特性为一个不规则的时间函数。 从物理量纲上来看,地震动可以表示为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参量及其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常常称其为加速度时程、速度时程和位移时程。对于这样一个不规则的时间函数,在工程上一般以其幅值、频率特性和持续时间三个主要方面参数来表征其特性。 图5.1典型强震记录(据地震工程和土动力问题译文集,1986)(a)三个分向加速度记录;(b)由加速度记录经积分得到的速度和位移时程?(a)谱加速度(Sa)与结构周期(T)的关系; (b)标准反应谱放大系数(β)与结构周期(T)的关系 四种合成时程方法 (1)比例法 比例法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地震动强震记录,根据经验估计得到场地地震动幅值和谱的主要参数,选用一定记录,经过适当的坐标变换得到适合于场地的地震动时程,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地震动反应谱主要受地震动记录的优势周期和幅值所控制。因此,以优势周期和幅值两个主要参数,经过比例得到满足这两个参数要求的地震动时程。 比例法是先选择一个地质、地震条件及地震动参数尽量符合各项要求的地震动记录。事实上,这对于我国强震观测时间不长、强震记录并不多的情况下,是难以作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途径可以近似地解决这一矛盾,一是从国外较多记录中选择,但这种方法,对远隔重洋、飘洋过海应用,也不见得符合场地情况。另一个办法是应用我国地震记录,特别是应用我国主震记录,通过时间坐标和加速度坐标变换,以满足各项要求,这也许是可行的方法。 表5.13 四种合成时程方法比较表 5.2.5.3拟合目标谱法合成 (1)常用的合成模型: 式中Ψk为(0,2π)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相角,f(t)为强度包线 令a(t)为: 首先构造一个平稳的高斯过程a(t), 式中 Ck 由给定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求得: 式中 T 为总的持时 反应谱与功率谱的转换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