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及其管理.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及其管理

第十九章 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及其管理 第一节 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性争论 一、DNA重组的安全性争论 关于基因工程的生物安全性的争论由来已久,可以说从基因工程诞生之初直至现在从未停止过。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组技术最早是在微生物系统中建立起来的,所以最早有关基因工程的危险性争论也是集中在微生物方面。早在197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有人提出了将猿猴病毒SV40 DNA同λ噬菌体DNA重组,然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的研究设想。这个计划一提出,就立即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带有病毒DNA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有可能从实验室逸出,并感染到人类的肠道,其后果将十分严重。于是,这个研究计划便被搁置下来了。次年,DNA分子体外重组的成功,再次激起了人们对DNA分子体外重组的危险性的关注。人们对此类重组试验主要的担忧在于:有可能使微生物获得危险的外源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或者通过重组试验,将一些不能或难以感染人类的病毒引入人类体内,扩大癌症及其他疾病的发生范围以及一些无法预知的潜在危险,而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1973年,美国公众第一次公开表示他们担心应用DNA重组技术会培养出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微生物,随后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关于DNA重组技术生物安全性争论。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根据此前有关科学家的讨论意见,于1976年6月23日制订并正式公布了“重组DNA研究准则”(以下简称“安全准则”),对于有关DNA重组技术的实验作了严格的限定。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危险性,“安全准则”除了规定禁止若干类型的重组DNA实验之外,还制订了许多具体的规定条文。例如,在实验安全防护方面,明确规定了物理防护和生物防护两个方面的统一标准。物理性防护是由隔离的设备、实验室的设计及实验实施等3个方面所组成,根据其密封程度的不同,分为 P1、P2、P3和P4四个生物安全等级。其中四级生物安全P4)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可以有效阻止传染性病原释放到环境中,同时给研究人员提供生物安全的保证转基因产品已经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目前全球已有0多万公顷种植面积的转基因作物100亿美元以上的现实,不论是反对者还是赞成者都不能视而不见。首先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风险,二是有害风险是指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而有害则是已科学证明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的客观事实。现在多都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一讲到转基因,就只凭臆测,不根据科学事实,把它说成洪水猛兽危害巨大甚至会影响到子孙万代。这对不明真相的公众来说是一种误导!其次要说明的是,安全性或风险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今天科学上认为是安全的,明天可能会发现不安全的因素;今天认为不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明天会找到新的技术消除其不安全因素,化有害为有利。事实上,任何人类活动都有风险,任何科学技术发明都是一把双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最重要的是要权衡利弊,取其利,避其弊。电器、汽车、飞机、免疫、青霉素等等都不是绝对保险,触电伤人汽车造成空气污染空难青霉素过敏。Pusztai事件英国Rowett研究所Pusztai博士,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土豆喂大鼠,1998年秋天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声称大鼠食用了这种土豆后,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了破坏此事首次引起国际轰动。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土豆说成是杀手,并策划了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等行动,焚烧了印度的两块试验田,甚至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非转基因试验材料也遭破坏。英国皇家学会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同行评审,并于1999年5月发表评论,指出Pusztai的试验有六方面的错误,即: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份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斑蝶事件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飘到一种名叫马利筋的杂草上,用马利筋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事实上,这一实验结果在科学上没有说服力。因为试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且没有提供使用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事件也有了科学的结论:第一,玉米的花粉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一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个玉米花粉第二,2000年开始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都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试验中用1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墨西哥生态环境的破坏。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一种、两种三种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