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间海外贸易.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清民间海外贸易

明清民间海外贸易 一? ?明初持续近三十年的空前规模的郑和下西洋,无论带有何种使命,但防范人民出海,招谕已在海外的中国流人回国,毫无疑问是其重要任务之一。明成祖朱棣经过三年多的拼杀,获登皇帝宝位,十分注重民心向背,屡屡派遣胡濙等人四出察访人心向背①。流民不断外出,不但有损新朝声誉,而且难免日后与外番“交通”,这对政权的巩固、局面的安定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都构成威胁。因此,明成祖在厉行海禁严禁民间出海贸易的同时,频频派遣使者,反复招谕流人回国。郑和下西洋的任务之一,就是执行上述使命。? ??早在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泉州卫金门千户械送所获海岛逃民上奏请诛时,明成祖却以宽宥的口气分析道:“或者其初窘于贫,不然则有司失于绥抚,逃聚为盗,盖非得已。”命令释放。并急急询问:“尚有逃聚未归者乎?”当回答“多有之”时,明成祖立即遣使“赍敕往谕之”。敕称:“尔本国家良民,或困于衣食,或苦于吏虐,不得已逃聚海岛,劫掠苟活。朕念好生恶死,人之同情,帝皇体天行道,视民如子,当洗涤前过,咸俾自新。故已获者悉宥其罪。就俾赍敕往谕尔等,朕已大赦天下,可即还复本业,安土乐生,共享太平。若执迷不悟,失此事机,后悔无及。”②明成祖以救世主的口吻,表示同情流民的苦衷,规劝他们返归故里,可以既往不咎,若不尊敕文,观望不前,则又以后悔无及相威胁。结果这恩威并存的敕文发出后,据说海外流民“皆相率来归”③。所谓流民,流移海外之中国人也,是日后华侨或接近于华侨的一类人,明廷务使其向化回国。这从另一次招谕事件中可以看得更清楚。? ??永乐三年(1405年)正月,也就是郑和首使西洋同一年的前几个月,明廷又遣“行人谭胜受、千户杨信等往旧港招抚逃民梁道明等”④。梁道明,广东南海人,初贩爪哇,后挈家移居旧港数年。三佛齐为爪哇攻破,易名旧港,国中混乱,梁道明乘机起事据地,被众人推为首领,闽、广流移数千人相从。在谭胜受等人之前,指挥孙铉出巡海南,曾遇其子与二奴,孙铉将其挟持归朝。到此时,谭胜受因与梁道明同乡,带了梁的家奴赍敕招谕。道明受感化而入朝,获赐甚厚,其众改由施进卿代领。这次招谕梁道明,明廷煞费苦心,既有以同乡之谊的谭胜受为使,又以梁道明之子为质,迫其就范。而厚赐归者,正以激励来者。明廷招谕流人归国之愿于此可见一斑。? ??永乐三年六月,郑和使团第一次下西洋,在途经旧港的返程中,抓获了流民首领陈祖义。陈祖义,广东人,因罪于洪武年间逃入三佛齐,“久之,亦得众,与进卿争长”⑤。一般史籍均称其为郑和抓获是因他企图邀击使团,但马欢《瀛涯胜览》和茅瑞徵《皇明象胥录》等书只称他因平日凶横、剽掠过客而被施进卿告发。陈祖义在授首前,颇为得众,多至五千余人,于永乐四年(1406年)曾与梁道明一起遣使朝贡明廷。而施进卿者,地位远在梁、陈二人之下,当梁氏受招回国,陈氏就成了施氏的唯一竞争强敌。因此,很可能是施进卿企图独霸一方进言于郑和后,陈祖义才招致了杀身之祸,而其部众五千人也因而消散。这表明,郑和对于海外中国流人,或以一纸敕文招谕,或在敕文不能奏效时则以兵戎相见解决之,目的只有一个,招回或慑服海外中国流人。? ??明成祖招谕流人不遗余力。永乐三年七月,广东地方官奏报,琼州府军民间有逃入黎峒,要求黎人诸峒“无纳逋逃”,成祖从之⑥。为了使流民毫无顾虑返归故里,永乐四年三月,明成祖遣使明确公告海外流民:“尔等本皆良民,为有司虐害,不得已逃移海岛,劫掠苟活,流离失业,积有岁年,天理良心未尝泯灭,思还故乡,畏罪未敢。朕比闻之,良用恻然。兹特遣人赍敕谕尔:凡前所犯,悉经赦宥,譬之春冰,涣然消释,宜即还乡复业,毋怀疑虑,以取后悔。”⑦同情流民、宽大为怀的口气与前如出一辙,再次明示既往不咎,但警告流民切勿心存侥幸。永乐五年(1407年)正月,就有八百多名海外逃民因招谕而归⑧。到永乐七年(1409年)十月,成祖又传谕暹罗国王遣送“屯聚岛外,窜入暹罗”的中国流人何八观等。次年十二月,后者即遣送何八观等回到明朝⑨。? ??经过近十年频繁派遣使者大张旗鼓地招谕,海外中国流人即使不是悉数返归,也至少是很多人“皆相率来归”⑩。郑和使团出色地完成了这一招谕使命,后来再不必在流人问题上煞费苦心了。到宣德时,我们几乎看不到明廷招谕流人的敕令了。郑和后来立碑自诩,“海道由是而清宁”⑾,应该是包含了对于招谕流人回国的成功在里面的。? ??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前后二十八年间驰骋在南洋各国,大批因为战乱和生计等流落在外的中国流人,或受感召,或被强行遣回,明朝官方势力鼎盛之时,正是民间海外贸易势力削弱萧条之时,郑和下西洋也就根本不可能对中国商民在海外发展产生有利影响,也就根本不可能如人所说促进了华侨开发南洋的新时代⑿。? ??二? ??招谕流人的同时,严禁中国人民外出,实行更为制度化、为时更为长久的是明清朝廷的海禁政策。? ??严行海禁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