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学 chap6 大气环境
作业 1 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 2 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分为哪几种?依据是什么? 3 简述洁净煤技术。 4 解释全球变暖(或臭氧层破坏、或酸雨)的成因。 5 由燃煤引起的SO2污染在我国非常严重,简述SO2 污染的治理技术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第四节 全球大气环境变化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全球变暖 原因:温室效应的加剧 温室效应: 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 上升,发出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短波吸收很弱, 而对长波辐射吸收很强。因此地表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 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 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 CFC11、CFC12、四氯化碳、一氧化碳 1、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排洪不畅, 土地盐渍化,海水倒灌等。 2、对动植物的影响:一些地区某些物种将会消失,而 有些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 3、对农业的影响: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 的改变,农产品贸易模式的变化。 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 未来海平面变化的预测 预测者 预测年份 上升量(cm) 世界气象组织(WMO) 2025 20-140 Mercer 2030 500 日本环境厅 2030 26-165 Bloom 2030 100 欧洲共同体 21世纪 20-165 BarthTitus 2025 13-5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21世纪末 65 减缓全球变暖的对策 主要是控制CO2 1、排放控制对策:控制化石燃料消耗以抑制CO2的排放; 2、固定化对策:使已生成的CO2变为其他物质以防止其向 大气中排放; 3、适应对策:在已发生全球变暖的情况下,采取相适应的 对策以使其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臭氧层破坏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特别是UV-B辐射对生物有较 大的伤害。而阻挡UV-B辐射的就是臭氧。 (紫外线辐 射按照其波长的不同,可划分为UV-A(315-400nm)、 UV-B(280-315nm)和UV-C(280nm)以下三个波段) 1、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2、NASA的“Nimbus-7”卫星测定出,近年来南极上空的 臭氧洞有恶化的趋势。 3、我国青藏高原上空也存在一个相对周围地区浓度 较低的区域。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 (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 CFCS 于1930年由美国杜邦公司投入生产,二战后 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等) 臭氧层中存在着O、O2、O3的动态平衡, CFCS非同 寻常的稳定性使NOX、Cl、Br2活性物质很容易在臭氧层 中聚集,使平衡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O3 + hv = O2 + O 主要是吸收波长为210~290nm的紫外光 O3 + O = 2 O2 O + O2 + M = O3 + M 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臭氧层浓度保持稳定。但由于NOx、氟氯烃等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加速了臭氧层的损耗过程,破坏了其稳定状态。尤其是致冷剂氟氯烃使用,对臭氧层破坏起到重要作用。氟利昂在低层大气中很稳定,CFC-11 稳定期为11年,CFC -12稳定期为30年,但在较高的平流层受高能量紫外线的照射就会发生光解反应(在175~220nm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Cl): F-11: CFCl3 + hv = CFCl2 + Cl F-12: CF2Cl2 + hv = CF2Cl + Cl Cl + O3 = ClO + O2 ClO + O = Cl + O2 总反应: O3 + O = 2 O2 平流层中的NOx (NO、NO2)、HOx (H、OH、HOO) 、ClOx (Cl、ClO)都可起到类似的反应,这些参加破坏臭氧的物质称为活性物种或催化物种。 平流层O3 每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