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两千年来西方中国形象的嬗变(下).pptVIP

第二讲 两千年来西方中国形象的嬗变(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两千年来西方中国形象的嬗变(下)

第二讲 两千年来西方中国形象的嬗变(下) 第二讲 两千年来西方中国形象的嬗变(下) 在17、18世纪的中国热中,“不和谐”的声音是存在的,但被淹没在一片赞誉的海洋中。 1792年9月马戛尔尼勋爵衔通商使命访华,虽然1793年9月在热河觐见了乾隆皇帝,但通商未允,满清政府的傲慢、冷漠、阴险给了他们极坏的印象,使欧洲人对中国的美好形象一夜之间全部崩溃。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中国形象完全成为一个负面消极物,但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突然出现一股“黄祸论”。 20世纪中期后,中国独立、逐渐崛起,西方又开始惊呼“中国威胁论”了。 四、马戛尔尼访华:18世纪末欧洲中国形象的转折 在欧洲大陆沉浸在一片中国热的氛围中时,并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只是这些不同的声音被淹没在一片赞誉声中。在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迅速、早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欧洲岛国英国,中国热却不那么盛行,相反当时就已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笛福:重商主义理性对中国的批评 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英国作家。1660年生于伦敦一小工商业者家庭。只受过普通中等教育。早年曾经商、办厂、办报,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因文字两次获罪,年近花甲其小说创作才进入盛期,第一部小说《鲁宾孙飘流记》是代表作,也是英国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以同名主人公航海冒险、开发荒岛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生活、道德和理想,发表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读物。 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 1705年,笛福在他的著作《凝想录》中已谈到了一些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 1719年8月出版了《鲁滨逊飘流记》第2卷。1720年8月,又出版了一本《鲁滨逊感想录》。有关中国的描写,都在《漂流记》第2卷;有关中国文化的议论,大多在《感想录》中。 笛福眼中的中国 笛福盛赞英国人比任何民族更能沉着、稳定,而西班牙人的“不中用”,赤裸裸地表现了在胜过西班牙之后的英国资产阶级的高傲。 睥睨中国的一切:器用、生活方式、政府、宗教、财富都不值挂齿 。 长城若碰在英国陆军手里,10天便可破;而反过来,中国陆军10年也不能下欧洲一城。 在骂遍所有的中国艺术、技术之后,又集中攻击了中国的迷信。 笛福的言论,预示了不到一个世纪以后,“欧洲文化中心论”的泛滥 。 亚当·斯密:中国既富有又贫困,既繁荣又停滞 有“经济学之父”称谓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是苏格兰籍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认为中国既富有又贫困,既繁荣又停滞。 亚当·斯密认为中国土地肥沃、耕作精细、人民勤勉,然而中国社会很久以来已陷于停滞状态,劳动生产率低与人口膨胀造成大面积的贫困。中国的富有是事实,贫困也是事实。中国低廉的劳动者像乞丐一样求职,从早到晚工作仍无法养家糊口,他们吃最污秽的废物,把自己无法养活的孩子像狗一样地扔到水里。 亚当·斯密认为中国出现此种贫富的原因在于中国过分重农抑商的经济制度破坏了经济平衡,而归根结蒂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是中国的法律,中国的专制暴政的法律制度造成中国的停滞,甚至衰退。 孟德斯鸠: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中国热中最大的“不和谐”声音的恐怕要数孟德斯鸠(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Montesquieu,1689—1755年)了,这位法国启蒙运动中重量级的思想家,从24岁时就开始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此后的40余年中,他对中国的兴趣长盛不衰。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耗其毕生精力、引起轰动的《论法的精神》,这本名著是讨论法律与地理、气候、人种、风格、习惯、政治、宗教等等的关系,说明法律在各民族各文化中之地位与作用,具有比较法律社会学的视野。书中有大量篇幅批评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宗教、习俗、环境,以及国民性等社会文化问题。论证了“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观点。 黑格尔:“中国在历史之外”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恐怖统治的专制帝国里,只有皇帝这个“唯一的个人”的“自由”。其他的一切都属于他,任何一个个人都没有独立的存在。专制帝国里没有人拥有自由。因为中国没有保障独立人格的宪法。 中国的每一个人都绝对平等,绝对平等就意味着没有个性与自我意识;中国人的差别都是由行政制度造成的,人成了政治的工具。绝对平等只意味着在专制暴政面前人人平等。中国的政治是专制暴政,中国的个人是这种制度下的奴隶。 黑格尔承认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历史的起点。然而,中国历史没有发展,它停留在空间上,没有时间。用黑格尔的话说,中国“仅仅属于空间的国家”,只拥有“非历史的历史”。 中国文化是一种幼年文化,仍未摆脱幼稚的精神状态。在精神现象上它像孩子那样一味依赖父母、服从家长。中国将国家当作家庭,皇帝是家长,老百姓都是精神恍惚,幼稚浑沌的孩子,由皇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