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多重耐药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的药学监护规划方案.pptVIP

一例多重耐药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的药学监护规划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一例多重耐药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的药学监护 ;病例介绍 ; 患者,男,47岁,主因突发意识障碍,在外院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体温升高入我院。 查体:体温38.4℃,血压126/91 mmHg,神志浅昏迷,痛刺激四肢可动,双瞳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颈抵抗阳性,呼吸较快,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头部外引流术后伤口包扎固定良好,未见明显渗出物。 既往史:高血压2年,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CT:脑积水。 胸片:双肺炎症。 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 ;入院诊断 脑积水 脑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后 颅内感染 肺部感染 高血压;住院天数;阴沟肠杆菌 产Am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头霉素和克拉维酸天然耐药。 治疗药物选择 1.碳青霉烯; 2.头孢及酶抑制剂; 3.替加环素;住院天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原则:;;住院天数;住院天数;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 第一阶段 抗感染初始选用广谱、强效的抗生素,或通过联合用药,以尽量覆盖可能导致感染的病菌,从而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死率,防止器官功能障碍,并缩短住院时间)。 第二阶段 当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再根据微生物学检查和药敏的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耐药性发生,并优化成本效益比。 目的:改善预后,减少耐药和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住院天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人体和自然界。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尤其在老年、慢性、危重、免疫力受损的病人中检出率明显增加,是引起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泌尿系和伤口感染及败血症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抗菌药物选择;热带念珠菌 是深部真菌感染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25%-35%的念珠菌感染为热带念珠菌。 多见于年老体弱,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应用激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损害的患者。 易受感染的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以及血行播散。;念珠菌感染 抗菌药物选择;住院天数;;住院天数;患者住院期间血常规白细胞数变化图 ;患者住院期间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变化图 ;患者住院期间脑脊液白细胞数和红细胞数变化图 ;小结;体会;;1、病毒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共六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   1908年,才发现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将原来的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hepatitis)称为甲型肝炎(Hepatitis A, HA);血清性肝炎(serum hepatitis)称为乙型肝炎(Hepatitis B, HB)。1965年人类首次检测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糖尿病87fr)特别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45传染病q566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提出三因学说;并产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学派,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张从正力倡“攻邪论”;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朱震亨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演变规律。 编辑本段明清时期(df肺25s血液f369血小板t5172红血球gdf55m白血球fd2)   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发展,临床各科辨证体系丰富、提高阶段。如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和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和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注重实证研究,(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糖尿病87fr)纠正了古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脑主思维”,发展了瘀血理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吴有性著《温疫论》,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等,在药物学研究方面,(45传染病q566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医的诊察疾病能参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和而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