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人员的电脑采用与使用行为研究.PDF
                    
  ‧廣播與電視‧ 第二十七期 
民 95年7月  頁 1-23 
 新聞人員的電腦採用與使用行為研究 
                   1994 與 2004 年的比較 
                        張寶芳、羅文輝、鄧麗萍∗ 
                                   《摘要》 
           本研究引用創新傳佈理論探討台灣新聞人員的電腦網路使用行 
      為。本研究採用隨機抽樣法,分別在 1994 年及 2004  年對台灣新聞人 
     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在  1994  年時,只有 30%  左右的新 
     聞人員需要使用電腦網路處理新聞工作。到了  2004                         年,已有近 93% 
     的新聞人員在處理日常工作時需要使用電腦網路。 在新聞人員需要採 
      用電腦處理的工作方面,本研究發現在  1994 年,新聞人員最常使用電 
      腦輸入稿件及建立個人資料;到 2004  年,新聞人員最常使用電腦網路 
      查詢新聞相關資料及使用資料庫。此外,本研究也發現,相對優勢是 
      預測新聞人員電腦網路使用的最重要變項。 
     關鍵詞  :台灣新聞人員、相對優勢、電腦使用、網路使用 
                                                     
 ∗ 作者張寶芳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e-mail: cpfchang@.tw  ; 
  羅文輝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e-mail: loven@.tw  ; 
  鄧麗萍為今周刊記者, e-mail: lptang@ 。 
                                                                          ‧1 ‧ 
 ‧廣播與電視‧ 第二十七期            民 95年7月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分析報紙、廣播、電視新聞人員的電腦網路使用行為。 
1980  年代初,蘋果個人電腦問世,80  年代中期隨著視窗介面與繪圖功能的增強, 
電腦成為作家、設計師的的必備工具。80 年代後期微軟  PC  急起直追。電腦由商業 
用的大型電腦,進入桌上型個人電腦時代。 1989  年全球網際網路(WWW )問世。 
發明人柏納李( Tim           Berners-Lee )利用共同的通訊協定(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and   Internet   Protocol ),設計簡單的通訊協定,使全球的電腦能以 
共通的語言交換資訊。繼由               SGI  電腦工作站公司總裁克拉克(James                H.  Clark )於 
1993  年另創網景公司, 1995  年網景推出商業用瀏覽器(Navigator )。同年微軟也 
推出網路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 ),於此同時電訊產業竄起,頻寬不斷增大。網 
路分析師吉爾德(Gilder,          1996 )提出吉爾德定律,預測通訊網路系統的頻寬會以每 
12 個月進步 3 倍的速度成長,而消費者的每個位元通訊成本會逐漸趨向零。 
     1994  年是商業用瀏覽器推出的前一年, 1995  年以後網路快速普及化與全球 
化,網路成為電腦的代名詞。而 2004 年以後網路走向 web   2.0 模式,網路成為使用 
者參與內容創作的平台,強調用戶貢獻價值的網絡效益。 
    從  1994 年到 2004 年,十年間電腦、網路和通訊三種科技匯流於一。語音與數 
據同時傳輸  ,電話結合了電訊;電訊又從窄頻到寬頻,頻寬取代電腦運算能力成為 
科技主力。使用電腦不再只是工程師的專利,它成了表達者與設計者的工具。電腦 
結合網路與電訊,從桌上到行動,從有線到無線(Norris,   2000 ),成為資訊傳收的 
新媒介,人們透過手上的行動裝備(手機、PDA  等),隨時隨地,無時無刻連接全 
球網路世界,除了通話,同時處理資訊,收發 email  ,查詢及下載資料。 
     1995 年中期,網路業者推出  Intranet  企業網路,以網路通訊標準為基礎架構建 
置企業內部資訊系統,以聯繫公司內部工作群體為主,促進公司內部溝通,資源共 
享,達到企業內部資訊快速傳遞,提昇作業效率(Hinrichs,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