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新闻事业史 教学课件.ppt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新闻事业史 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新闻事业史 教学课件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中国新闻事业史学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第四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分期与历史特点 第1章 封建帝国与中国古代报纸 1.1 概述 1.2 朝廷官报 1.2.1 非法民报 1.2.2 合法民报 第2章 列强入侵与在华外报 2.1 概述 2.2 鸦片战争前在华外报的出现 2.3 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 第3章 中国资产阶级形成与国人办报发轫 3.1 国人办报的发轫是中国资产阶级形成的需要 3.3 王韬——第一个成功的中国报人 第4章 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第一次高潮 4.1 概述 4.3 一批杰出的报刊活动家 第5章 革命改良双重奏与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 5.1 概述 5.3 革命派的报刊活动 第6章 民国建立与中国报刊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 6.1 概述 6.2 新闻时代的开拓者黄远生 6.3 近代中国一代名记者邵飘萍 第7章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报刊 7.1 概述 7.2 陈独秀、李大钊与启蒙报刊 7.3 毛泽东、周恩来与启蒙报刊 第8章 大革命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8.1 绪论:大革命带来新闻事业大发展 8.2 无产阶级报刊的诞生 8.3 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瞿秋白 8.4 国共合作时期革命报刊的发展变化 8.5 民营报刊的进一步发展 8.6 中国无线电广播事业的诞生 8.8 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 第9章 十年内战与两极新闻事业的形成 9.1 概述 9.2 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建立 9.3  共产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 9.4 民营报纸的分化与发展 9.5 人民新闻出版事业家邹韬奋 9.6 现代中国一代名记者范长江 9.7 著名新闻教育家 第10章 八年抗战与两极新闻事业的共处 10.1 《救亡日报》的创办与沦陷前上海新闻界 10.2 《新华日报》的创办与沦陷前武汉新闻界 10.3 “国新社”的发展与桂林新闻界 10.4 重庆新闻界的发展与斗争 10.5 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10.6 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活动 第11章 解放战争与两极新闻事业的最后较量 11.1 概述 11.2 抗战胜利后两极新闻事业竞争发展 11.3 全面内战爆发后两极新闻事业不均衡发展 11.4 两极新闻事业在大陆的最后较量 11.5 民营新闻事业的最后抉择 11.6 共产党对旧有新闻事业的改造与全国新闻事业网的建立 (一)“国新社”的创建与发展 1、筹备与成立:   [1]筹备:1938秋周恩来指示、范长江与国际宣传处达成协议   [2]成立:1939、10、20、长沙 2、发展:1939、11迁桂林;范长江、黄药眠;成立分支机构(香港分社、重庆办事处、金华办事处) (二)文人荟萃的桂林新闻界 (一)国民党新闻网的重建 (二)《新华日报》在重庆坚持出版 (三)其他宣传抗战的报刊 1、《新民报》 2、《大公报》 3、《新蜀报》 (一)边区首府延安新闻事业的发展 1、报刊:   [1]《解放日报》的创办:1941、5、16,(《新中华报》—《红色中华》1936、1在瓦窑堡复刊,1937、1改名《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   [2]其他报刊 2、通讯社:新华社—红中社1937、1改名新华社—1939初独立发展,社长向仲华。 3、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   [1]创建:1940、3广播委员会(周恩来主任)成立。   1940、12、30实验播音(12月30日,广播事业诞生纪念日)   1945、9、5正式播音。   [2]意义。 (二)新闻界整风改革与中共党报理论体系的形成 1、改革背景:   [1]全党的整风运动;   [2]《解放日报》成绩与问题 2、改革经过:   [1]1942、3—1942、8,《解放日报》改版;   [2]1942、8—1943、3,加强党性;   [3]1943、3—1944、2贯彻全党办报。 3、改革意义:   [1]实际意义   [2]理论意义:中共党报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埃德加·斯若和红星照耀中国 (二)斯特朗与人类的五分之一 (三)史莫特来与伟大的道路 10.7 沦陷区的新闻界 (一)日伪报刊 (二)爱国报刊 1、地下状态秘密出版(天津):   《高仲铭记事》、《炼铁工》 2、利用租界公开出版(上海):   《〈译报〉、〈文汇报〉(1938、1) (一)两极新闻事业最后较量的背景 (二)两极新闻事业最后较量的过程 1、竞争发展:1945、9—1946、6 2、不均衡发展:1946、6—1947、7 3、最后决斗:1947、7—1949、10 (三)民营新闻业的最后抉择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恶性膨胀 (二)共产党新闻事业迅速发展 启蒙报刊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启蒙报刊的产生与特征 (一)陈、李的报刊活动 1、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