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理科晚练10(无答案).doc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理科晚练10(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理科晚练10(无答案)

高二地理第10次晚练(理科) 命题人:李成成 审核人:房淑娴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的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据此回答1~2题。1.2012年1月23日,我国人民正在欢庆龙年春节时,太阳发生了一系列爆发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2.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花了11年时间发现了名为“Gliese 581g”的行星,其距地球123万亿英里,以近圆轨道做公转运动,公转周期约为37天,与地球环境的相似度达到89%,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像地球的星球。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据日本新闻网7月20日消息,福岛第一核电站受今年第6号台风“马鞍”影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不断增多。据此回答~题。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马鞍”成因的是(  ) 4.台风给当地带来的降雨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陆间循环 B.海洋循环 C.陆地循环 D.内流区循环图M3-1是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M3-1 5对该城市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全年炎热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高温多雨该城市可能是下列中的(  )A.拉萨 B.广州 C.北京 D.哈尔滨图M3-2表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题。 图M3-2 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A.a、b、c、d B.b、c、h、eC.d、e、f、g D.e、f、g、h下列能实现d环节功能的是(  )A.湘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夏季风 D.我国冬季风图M3-5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题。 图M3-5 由图可知(  )A.甲为变质岩 B.乙为沉积岩 C.丙为岩浆岩 D.丁为岩浆10.下列描述符合地壳物质转化过程的是(  )A.由乙到丁为冷却凝固作用B.由甲到丁为外力作用C.由丙到甲为重熔再生作用D.由甲到丙为变质作用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是世界三大酸雨区。据此回答~题。上述三大区域多酸雨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A.重工业发达 B.地形平坦 C.降水较多 D.受西风带影响下列名胜受酸雨影响不明显的是(  )A.埃及金字塔 B.四川乐山大佛C.纽约自由女神像 D.巴黎埃菲尔铁塔消除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A.回收利用酸性气体 B.优化能源结构, 发展清洁燃料技术C.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减少能源的利用,发展高科技下列经济部门中,受气候条件影响最大的是(  )A.铁路运输业 B.信息服务业C.服装加工业 D.水稻种植业造成我国南北端季节差异的原因是(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武汉市位于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现(  )A.沿铁路分布的特点 B.沿公路分布的特点 C.沿河流分布的特点 D.沿资源分布的特点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原因主要是市中心(  )A.地租最高 B.环境较好 C.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 D.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下列农业生产布局受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影响明显的是(  )A.青藏高原的放牧业 B.上海郊区的乳牛场C.三江平原的商品粮基地建设 D.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 ①建核电站 ②开发利用潮汐能 ③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 ④西电东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同(  )A.文化教育的发展相适应B.住房、交通建设相适应C.城市人口比例、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相适应D.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