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对蔡清的评价-新亚论丛.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宗羲对蔡清的评价-新亚论丛

新亞論叢二零一三年總第十四期 黃宗羲對蔡清的評價—— 兼論《明儒學案》對史料的剪裁 155 黃宗羲對蔡清的評價 —— 兼論《明儒學案》對史料的剪裁 白潔尹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明代碩儒中,蔡清(1453-1508)似未備受後人青睞。蔡清長於王陽明(1472-1529)約二十年,兩人曾 同事弘治孝宗帝及正德武宗帝。據黃宗羲(1610-1695)《明儒學案》所載,蔡清所釋經書,至明末之時,人 們仍「奉之如金科玉律」 【1】 ,但對於蔡清的討論則鮮少見於今人之研究。而今學者論及蔡清之學術思想時, 【2】 大多依據《明儒學案》之紀錄為實。 黃宗羲對蔡清之看法似乎已成蓋棺之論,然而黃說的具體情況,學者 向未留意,本文擬略作疏辨。 一、蔡清學案中的疑義 黃宗羲對於蔡清的論述見於《明儒學案》卷 46《諸儒學案上四》,分為三個部分:一、敘傳,二、語要 (共十八條),三、省身法(共二十六條)。在敘傳裡,黃宗羲除扼要交代蔡清的生平,也作了這樣的判斷: 先生極重白沙而以新學小生自處,讀其〈終養疏〉,謂:鈔讀之餘,揭蓬一視,惟北有斗,其光爛然, 可仰而不可近也。其敬信可謂至矣。而論象山,則猶謂「未免偏安之業」,恐亦未能真知白沙也。【3】 這 一 段 文 字 提 供 了 兩 個 主 要 訊 息: 第 一、 黃 氏 認 為 蔡 清 極 重 陳 獻 章(1428- 1500);第二,黃氏評斷說,既然蔡清論陸象山(1139-1193)事「偏安之業」,因此恐怕也未能真知陳白沙 (獻章)。第一條文字明白曉暢,可知蔡清敬慕陳白沙,但第二條文字則惹人懷疑。黃宗羲為什麼從蔡清對陸 象山的評語,推知他大概並未真知陳白沙?黃氏將陸象山和陳白沙相提並論,可見他認為兩者之間的學問工夫 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黃宗羲指出蔡清敬重陳白沙,卻對陸氏之學似有微詞,因此便不能說是真知 白沙了。易言之,蔡清景仰白沙,就不該批評象山只具「偏安之業」。黃氏對蔡清上述的評論是否能成立,實 有待深入的剖析。蔡清為什麼會得出陸象山守偏安之業的結論?而所謂「偏安之業」具體又何所指?他對陸氏 的觀點和他欣賞陳白沙的事實,是否就如黃宗羲所異議一樣不能相容?這攸關蔡清治學之得失,不容小覷。本 文將深究黃宗羲如何處理蔡清的學案,進而評析黃氏對蔡清的判斷。 誠如黃宗羲所指出,蔡清曾論說陸象山治學「未免偏安」,而《明儒學案》中也載記關了蔡清的這番論 述,見於蔡清學案中的「語要」部分: 宋理學大明,至朱子與陸子,俱祖孔、孟,而其門戶乃不盡同。先生之學,則出自慈湖,而宗陸氏者也。 其議論有曰:「毫分縷析較便宜,若個便宜總不知。總是自家家裡事,十分明白十分疑。」此先生之 學也,正所謂德性工夫居多者也。其論詩曰:「詩成正是不因題,看取風人發興時。語到口頭無可奈, 未須搜擾苦吟詩。」則先生之詩,可知其高矣。其論文曰:「不為世態酣濡,不受古人繩束,卷舒出 沒如朝霏暮雲,始筆下有自然風味。」則先生之文,可知其高矣。蓋其在萬山中玩心,高明有日,是 以其言論概以《六經》為吾心注腳,每有引而不發之意,軒然霄漢之上,俯視萬有,無一足嬰其懷者, 此可見陸學未盡符於大中至正之矩。使當日得究其用,恐於開物成務之實,終必有疎處。苟其疎也, 則其所自受用,亦恐其不覺而近於佛、老。噫!千聖相傳家法,類皆自博至約,而一敬以成其終始。 陸學固不可謂不主敬者,而稍墜於徑約。既失之徑約,則其心宜不周於細微,而其弊容可遏乎?自古 高明之士,往往有此。在孔門,則曾點之徒是已。集中屢屢以夫子「欲無言」為說,因子貢之多言, 愚以為安知非發於子貢【4】「多學而識之」之後,學將有得之日乎?故嘗謂自其次致曲以下,無仰鑽曕 忽之勞,則卓爾之見或非真【5】,無隨事精察力行之功,則一貫之命,必不泛及。夫道也者,平平正正, 使高明者不得以獨騖,其下者可以企及,然後為中庸,而可以主張乎皇極,詎容一毫有我於其間哉? 156 新亞論叢二零一三年總第十四期 黃宗羲對蔡清的評價—— 兼論《明儒學案》對史料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