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和他那些著名的学生 组图
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 最著名的72人分别是: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论语》称:“回也屡空”,“贤哉回也”。颜回孔子孔子孔子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品格高尚颜回
孔子认为他的弟子中最有学问和品格最高尚的人颜路,是颜回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颜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颜无繇,字路。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人,事父母至孝。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鲁国人,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助季氏聚敛,孔子叫学生“鸣鼓而攻之”。 鲁国人,求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季康子曾经问孔子:“冉求有仁德么?”
孔子:“我不知道。”
季康子:“那子路有仁德么?”
孔子:“他和冉求一样!”
季康子:“……靠,秀逗!”
冉求问孔子:“一听到该做的事情就应该去做么?”
孔子:“上她!……错了,是做她!”
子路又问孔子:“一听到该做的事情就应改去做么?”
孔子:“有父母兄长在,让他们去做。”
有人问孔子:“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给他们两的回答却不一样呢?”
孔子:“他们的性格不一样,冉求遇事退缩,而子路遇事冲动。如果有个美女他们两个想泡,冉求肯定是扭扭捏捏不干上去,必须要鼓励他他才能成功;而子路有可能立马冲上去霸王硬上弓,必须要拉着他才能避免他犯法。”
冉儒,字子鲁,比孔子小五十岁。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尝食藜霍,负米百里之外。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武功高强的子路孔子
宰予,字子我。鲁人,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与子贡大抵同年辈,利口辩词,与孔子辩三年二丧。孔子斥为不仁。昼寝,孔子斥为“朽木不可雕”。 宰予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利口巧辩,善外交。
孔子最得意门生 学以致用的典范 非同寻常的端木赐
会做生意的子贡子贡端木赐富可敌国春秋时期端木遗风
人物故事
一切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道德,都是伪道德。真正的道德就像空气那么重要,又像空气那么平常。让人感觉不到的空气是最好的空气。让人感觉不到存在的道德,则是最好的道德。真正的道德就是就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道德并不是要任何人去做损己利人的重大牺牲,而是乐于做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好事。 人的才能和德行,自古以来就少有能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有长处,也必定会有短处。倘若用其长处去弥补短处,那么,天下将没有人不被使用;倘若苛责人的短处而舍弃其长处,那么,天下人都将被弃而不用。再加上人的感情各有爱憎,旨趣各有同异,即使是象伊尹、周公这样圣明的人和象墨翟、杨朱这样的贤能者,如果去征求众 人对他们的意见的话,谁能免去受讥刺和遭疑忌呢? 子贡向孔子问道:“乡里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行啊。”子贡又问:“乡里的人都憎恶他,这个人又怎样呢?”孔子说道:“也不行啊。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而乡里的坏人都憎恶他。”这是因为君子和小人的意趣 定相反,小人的憎恶君子也就象君子的憎恶小人 一样。要想究明真实的情况,取决于慎重地听取反映。听取君子的话,就废止了小人的邪道;而听取小人的话,君子的正道就会消亡。 下面有“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可以进一步说明: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翻译: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