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海洋蓝色圈地运动分析
蓝色圈地运动,是指各国争夺海洋资源的举动。因陆地资源稀缺,已经不足以支撑21世纪的经济发展速度时,为了生存世界各国便把目光转到了海底世界,而深海海域却成为了人类最后一片知之甚少的未开发区域。而公海,一块没有属地的资源地,像是散在野地里的财宝,更成为强国必争之地,而在为此作出的所有行为便称之为蓝色圈地运动争夺原因人类对海洋,始终是热爱又敬畏的。远在古罗马的昌盛时期,人们就开始关注海洋这片蓝色的水域,若干世纪以来,列强的“蓝色圈地运动”从未停息。然而,人们能触及的仅仅是海面和有限深度的海中,海底难以企及。20世纪下半叶,随着深海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深入地探索着海洋底部无穷无尽的资源。石油、可燃冰、锰结核、热液硫化物……探索在进一步深入,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占有丰富海洋的渴望与探索生命起源的热情,使世界各国兴起了一轮“蓝色圈地运动”。 因为现在是一个资源稀缺的时代。千万年来大自然积存的自然资源在人类超负荷的开采中已岌岌可危。当陆地上的矿产资源已不足以支撑21世纪的经济发展速度时,人们便把就目光转到了海底世界。而深海海域却作为人类最后一片知之甚少的未开发区域了,而由于蕴藏了丰富的资源,就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取海洋权益的重要场所。随着海洋科学、深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深入的认识了海底,发现它是无可穷尽的地球资源宝藏,也是日益枯竭的陆地资源的可靠接替。陆地稀有、罕见的海洋动植物及其基因都深藏在幽幽的“国际海底”。
争夺北极2007年8月,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率领下,俄罗斯科考队员在 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俄罗斯国旗。随后俄罗斯晨报在2007年9月20日宣称,科考结果表明北冰洋120万平方公里的洋底归俄罗斯所有。俄罗斯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其他四个比邻北冰洋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中引起轩然大波。紧接着加拿大政府在2007年10月16日宣称计划绘制北极地区海床地形图,来证明北极大部分地区属于加拿大。然而,面对资源的巨大诱惑,北冰洋的沿海国在想方设法地扩大自己的管辖海域,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证明大陆架的延伸超过200海里,从而合理合法地把自己的管辖海域扩大。北冰洋的海底是一个椭圆形的大海盆,被三条主要海岭相分割,即罗蒙诺索夫海岭、门捷列夫海岭(阿尔法海岭)和北冰洋中脊。其中罗蒙诺索夫海岭长近 2000 公里,高出深海平原 2500 米以上,从新西伯利亚群岛穿过北极点一直延伸到格陵兰岛北岸。对北冰洋资源的争夺就围绕着罗蒙诺索夫海岭展开。俄罗斯早期一直坚持北极地区领土划分的扇形。
争夺深海“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海底的油气如同埋在地里的马铃薯一样等待我们去挖掘。”在2007年4月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天然气研讨会上,美国休斯敦大学石油化学及能源教授米切尔·伊科诺米季斯做了这样的开场白。
世界水深500米或超过500米的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至2002年底,已发现470亿桶石油。到2003年,海洋油气勘探水深已达3053米。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全球深海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有可能超过1000亿桶。2010年深海原油产量可达850万桶/日(4.3亿吨/年),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9%。
在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持续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对石油的争夺已经不再局限于陆地和浅海,许多国家和大型油气公司都在向深海进军。深海石油战早已拉开序幕。
蓝色圈地运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已经表明了目前世界各国在海底中争夺最激烈的资源就是石油。“2007年8月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出动深海潜水器,在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海底,安插俄罗斯国旗,这是为什么?德国宣称要造世界上最大的深海钻探船深入北极,这是为什么?加拿大、美国和丹麦都对北冰洋虎视眈眈,这又是为什么?主要还是为了争夺那里的深海石油。”到2003年底,全世界已经发现深水油气田328个,已投入开发的有75个,其中,墨西哥湾、巴西和西非是世界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金三角”。各国对深海石油的激烈争夺可以从墨西哥湾看出来。在这里,美国的石油开采公司已经向纵深地区迈进,钻探深度逐渐加大。2005年美国能源法案通过额外减免深水和超深水石油天然气开发的矿产开采费,为风险较大的墨西哥湾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提供了新的动力。仅在这一年,就有两个深水石油项目建成投产,另外还有6个油田正在开发之中。同时看中墨西哥湾的还有巴西石油公司。由于拥有开采本国海域深海石油的发达技术,巴西石油公司早已把目标转向国外。在2010年前,巴西石油公司将主要投入三个地区的石油开发,其中墨西哥湾海底油田处在第一位。另外,2007年3月,挪威石油已经得到墨西哥湾300个油气开采许可证;5月,日本石油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