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盛世李白谱华章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汉族,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也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 ,李白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 ,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但他的一生 ,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 ,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一、仗剑远游任侠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清平调》抒发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清平调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清平调》是诗人李白在长安期间所作。据说唐玄宗李隆基正在宫中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与贵妃杨玉环欣赏牡丹。为了助兴,当即召时任翰林学士的李白进宫为宫廷乐师们作词。李白面对当时的情景,挥毫写下了这三首传世佳作。乐师们配以管弦,展喉放歌,李隆基和杨玉环听得非常高兴。
第一首一开始就来了个天人合一,人花互映:“云想衣裳花想容” ,把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和杨玉环的霓裳羽衣拿来做比互映,一下子让人们展开了天上人间的自由想像。接下来诗人以晶莹的露珠映衬牡丹的艳丽,同时暗喻君王(春风雨露)对杨玉环的恩泽。再接下来诗人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向西天王母的住处—群玉山和瑶池,暗喻杨玉环像天上仙女,月中嫦娥,自然会倾倒君王。
第二首进一步继续写花,不光写色,写牡丹的艳红,更写牡丹浓香,连露珠都凝结了花香。这牡丹的艳色浓香自然爱煞赏花人,借以暗喻杨玉环的得宠。同时诗人又借楚襄王梦思巫山神女的典故写出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深爱。但诗人觉得还没有写够,于是又引出了赵飞燕。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舞跳得特别好,轻盈优美。据说因为人长得苗条,能在人托着的水晶盘子上跳舞,但是李白却要说赵飞燕的动人要倚靠新妆。这实际是李白用巫山神女和赵飞燕来衬托杨玉环的丰满妩媚,娇艳动人。后来有人依此而有了“环肥燕瘦”的说法。
第三首诗人又把镜头拉回了眼前。“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这里诗人把牡丹也人格化了,说牡丹和杨玉环(倾国)都得到了君王的欢颜。接着诗人写出了李隆基因此而忘记了忧愁,和杨玉环在池边花赏的情状:“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这里的“解释”是指消解释怀的意思,“春风”仍指君王。这两句就是说李隆基和杨玉环在沈香亭的北边倚着阑干欣赏牡丹,在人花双妍的情景中,李隆基的许多忧愁早已消释。
此三首虽为应制之作,但不落俗套,足见李白文采风流。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以酒销愁写下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梦游天姥吟留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豪饮的。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姜子牙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虽然现实是那么的艰难,道路是那么的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登金陵凤凰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