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化学--第七章节 重量分析法.ppt
图示 BaSO4晶体表面吸附示意图 沉淀表面形成双电层: 吸附层——吸附剩余构晶离子SO42- 扩散层——吸附阳离子或抗衡离子Fe3+ 表面吸附减小的方法: 1.制备大颗粒沉淀或晶形沉淀 2.适当提高溶液温度 3.洗涤沉淀,减小表面吸附 续前 (2)形成混晶:存在与构晶离子晶体构型相同、离 子半径相近、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杂质离子,沉 淀时进入晶格中形成混晶 减小或消除方法 将杂质事先分离除去; 加入配位剂或改变沉淀剂,以消除干扰离子 例:BaSO4与PbSO4 ,AgCl与AgBr 同型混晶 BaSO4中混入KMnO4(粉红色) 异型混晶 续前 (3)吸留或包藏(埋):沉淀速度过快,表面吸附的杂质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随后沉积下来的沉淀所覆盖,包埋在沉淀内部,这种因吸附而留在 沉淀内部的共沉淀现象称~ 减少或消除方法 改变沉淀条件,重结晶或陈化 2.后沉淀(继沉淀): 溶液中被测组分析出沉淀之后在与母液放置过程中,溶液中其他本来难以析出沉淀的组分(杂质离子)在该沉淀表面继续沉积的现象 注:继沉淀经加热、放置后会更加严重 消除方法——缩短沉淀与母液的共置时间 示例 例:草酸盐的沉淀分离中 例:金属硫化物的沉淀分离中 3.提高沉淀纯度措施 1)选择适当分析步骤 测少量组分含量时,首先沉淀含量少的组分 2)改变易被吸附杂质的存在形式,降低其浓度 分离除去,或掩蔽 3)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选用有机沉淀剂可有效减少共沉淀 4)改善沉淀条件 温度,浓度,试剂加入次序或速度,是否陈化 5)再沉淀 有效减小吸留或包埋的共沉淀及后沉淀现象 第五节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条件 晶核的生长 晶核的形成 成核作用 均相、异相 生长过程 扩散、沉积 聚集 定向排列 构晶离子 晶核 沉淀微粒 无定形沉淀 晶形沉淀 一、沉淀的形成 续前 晶核的形成 均相成核(自发成核):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通过相互 静电作用缔和而成晶核 异相成核:非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借助溶液中固体微粒形成晶核 晶核的生长 影响沉淀颗粒大小和形态的因素: 1.聚集速度:构晶离子聚集成晶核后进一步堆积成沉淀微粒的速度 2.定向速度:构晶离子以一定顺序排列于晶格内的速度 注:沉淀颗粒大小和形态决定于聚集速度和定向速度比率大小 聚集速度< 定向排列速度 → 晶形沉淀 聚集速度> 定向排列速度 → 无定形沉淀 填空题. 按物理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无定形沉淀和晶形沉淀。沉淀形成的类型除了与沉淀的本质有关外,还取决于沉淀时晶核的 速度和 速度的相对大小。形成晶形沉淀时是晶核 速度大于 速度。 二、沉淀的类型和形成 沉淀的类型 2. 沉淀的形成 1. 沉淀的类型 (1)晶形沉淀:颗粒直径0.1~1μm, 排列整齐,结构紧密,比表面积小,吸附杂质少易于过滤、洗涤 例:BaSO4↓(细晶形沉淀) MgNH4PO4↓(粗晶形沉淀) (2)无定形沉淀:颗粒直径﹤0.02μm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大,吸附杂质多 不易过滤、洗涤 例: Fe2O3?2H2O↓ (3)凝乳状沉淀:颗粒直径界于两种沉淀之间 例:AgCl↓ 三、沉淀条件的选择 1.晶形沉淀 2.无定形沉淀 3.均匀沉淀法 1.晶形沉淀 特点:颗粒大,易过滤洗涤; 结构紧密,表面积小,吸附杂质少 条件: a.稀溶液——降低过饱和度,减少均相成核 b.热溶液——增大溶解度,减少杂质吸附 c.充分搅拌下慢慢滴加沉淀剂——防止局部过饱和 d.加热陈化——生成大颗粒纯净晶体 陈化:沉淀完成后,将沉淀与母液放置一段时间, 这一过程称为~(加热和搅拌可以缩短陈化时间) 2.无定形沉淀 特点:溶解度小,颗粒小,难以过滤洗涤; 结构疏松,表面积大,易吸附杂质 条件: a.浓溶液——降低水化程度,使沉淀颗粒结构紧密 b.热溶液——促进沉淀微粒凝聚,减小杂质吸附 c.搅拌下较快加入沉淀剂——加快沉淀聚集速度 d.不需要陈化——趁热过滤、洗涤,防止杂质包裹 e.适当加入电解质——防止胶溶 3.均匀沉淀法 利用化学反应,在溶液中逐步、均匀地产生所需沉淀剂,避免局部过浓现象,降低相对过饱和度,使沉淀在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