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技术讲解课件1.ppt
安全技术知识;防火知识;2、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类》(GB 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6类:
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是有机物质,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引起的火灾。
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沥青等引起的火灾。
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甲烷、氢气等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引起的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燃烧引起的火灾。;3、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
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阴燃则是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爆燃是指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4、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
(1)火灾防治途径
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
(2)阻燃方法
高分子材料阻燃化技术主要通过阻燃剂使聚合物不易着火,如果着火也使其燃烧速度变慢。阻燃剂按其使用方法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种。;5、火灾探测原理
(1)接触式探测
接触式探测是利用某种装置直接接触烟气来实现火灾探测的。
(2)非接触式探测
非接触式火灾探测器主要是根据火焰或烟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 ;6、灭火原理及基本措施
(1)灭火基本原理
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因此,火灾发生后,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4种,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二、点火源及其控制
1、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这种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也可以是机械能。
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 ;2、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
(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
(2)电气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
(3)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
(4)静电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三、消防设施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四部分组成。
2、灭火系统
灭火系统分为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干粉灭火系统。;四、建筑灭火器配置
1、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划分
;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决定也可选择粉状石墨灭火器、专用干粉灭火器,也可用干砂代替。
扑救E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扑救F类火灾应选择动植物专用灭火器。
;2、建筑灭火器的配置
建筑灭火器的配置主要依据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灭火有效程度、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
一般规定: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 ;五、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
1、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
1)断绝可燃物;2)冷却;3)窒息;4)扑打;5)断电;6)阻止火势蔓延。
2、火场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
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
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
3)自救、互救逃生;
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防爆基础知识;(1)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
爆炸可以分为3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2)按反应相态的不同分类
按反应相态的不同爆炸可分为 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3类。
;2、爆炸反应历程
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发生爆炸,有链式反应和热反应两种不同的历程。
链式反应有直链式反应和支链式反应两种。历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
热反应历程是指危险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在某一空间内进行时,如果散热不良会使反应温度不断提高,温度的提高又会使反应速度加快,使得热大于失热,导致爆炸发生。 ;二、爆炸的极限
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性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参数。当可燃性气体、
文档评论(0)